瑞士教会中的性侵丑闻令许多人退出教会
神职人员的巨大光环、歧视女性以及性道德败坏。瑞士罗马天主教中心大会负责人Renata Asal-Steger认为,如果瑞士天主教会想在日益世俗化的社会中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进行彻底改革。
SWI swissinfo.ch:脱离教会的人越来越多,无信仰者逐渐成为瑞士民众中最大的群体,您对此有何感想?
Renata Asal-Steger:这在整个欧洲和许多宗教团体都是一个普遍事实,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教会在许多人心目中失去价值,他们与教会的关联性不复存在了,渐行渐远; 此外,有些人虽然自认为有宗教信仰,但却脱离了宗教团体;还有一些人不再需要宗教。
教会有何反应?是否有什么办法把人们留在教会?
我们无法阻止这种趋势。但我们知道,教会的社会作用和那些在教堂举办的洗礼、婚礼和葬礼仪式对信徒与教会的关系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而另一方面,也有许多因素让人们与教会渐行渐远,比如,缺乏改革、神职人员的巨大权力、妇女地位和当前出现的性道德问题。
瑞士教会能做些什么来遏制这种发展趋势?
瑞士天主教堂的管理结构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瑞士大多数州在教堂的管理和责任上存在一种双重结构,即所谓的教区和州教会的双重管理机制,双方虽然有很多交集,但在对管理的理解、决策能力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
在州教会这方面,权力是平等的,决策都是通过民主方式做出的,涉及到教会税的使用,基本上每个人都有发言权。 同样,管理层也是这样选举出来的。 这种所谓的双重教会管理制度,令瑞士天主教会拥有更大的透明度和控制力,尤其是在财务方面。
教会的财务状况如何?退出教会的潮流是否已经产生影响?有没有相应措施实现收入多元化?
因为移民的关系,近几十年来瑞士天主教徒的人数保持相对稳定。从常住人口的角度来看,天主教会的规模的确缩小了,但绝对数量仍然保持相当稳定。
但可以预见的是,退出教会的人的数量将不再能被移民人数补上,那么也会出现财务影响。瑞士罗马天主教中心大会(RKZ)和瑞士福音派教会(EKS)联合发表的一份题为《教会财务的未来》的研究报告中提及了这一点。
即便现在许多州教堂尚未感受到任何财务状况下降的情况,但根据这一研究报告,几年后现财政收入也会大幅减少。
在个别地方,教会组织开始积极利用起自己的房产,为了在宗教税之外还能有些收入来源;有些教会还在尝试为各类社会责任项目寻找赞助商。
教会在多大程度上对民众宗教信仰的逐渐淡泊负有责任?
我无法判断如今的人们是否从根本上不再虔诚。然而,可以肯定的是,教会与人们的关联正在急剧下降,这一点上教会负有很大责任。
现在的人对很多东西不再有认同感,而教会则主要关注的是自我形象,而非为民众服务,这样就很难被认同。
人们对关于性侵案例试点调查的结果做出的反应明确说明了一点:如果教会依然想让人找到归属感,就必须从根本上做出改变。
我想,我们作为教会一方,对于人们对宗教信仰的淡漠也应该负有一定的责任:现在教会提供的服务不是基于人们现今的需求,而是依然停留在过去。
专家认为社会的世俗化还将继续发展,那么教会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它还能在哪方面起作用?
教会为社会履行了许多不可或缺的使命。我们参与照顾难民、青年教育、老年人服务及其他社区工作–没有教会及其现成的机制,外加大量的志愿工作者,这些工作是无法完成的,国家不会提供这些。如果这套系统不存在了,损失可就大了。
为社会最弱势的群体提供支持,给他们保护和温暖,这是教会的价值观之一,在日益世俗化社会也同样重要。当然,前提是教会必须真能提供帮助–可惜,在过去的一段时期并非如此。
您认为最近备受争议的教会性侵丑闻在多大程度上导致了人们对信仰的淡泊?
毫无疑问,许多人不再信任教会。他们不相信教会能在可预见的时间内解决性侵问题,因此他们退出了教会。我预期会出现一股退出潮,对此我很理解,但同时也很伤心。
出现了性侵丑闻,您是否需要向年轻一代发出信号,为教会树立正面的形象?
现在主要的问题不是树立教会形象,而是关注那些受害人。教会里有人为无数人带来了难以置信的痛苦,压制、伤害、侵犯他们。教会负责人现在必须尽一切努力确保此类犯罪不再发生,也不再有滋生的土壤。 这需要一个根本的改变:权力要分配;所有人都必须享有平等的权利;神父的形象和性道德都必须从根本上加以审视。
性侵案件震惊了许多国家的天主教会。瑞士教会的危机处理与其他国家有什么不同?
调查结果清晰地显示,瑞士的这些犯罪行为,包括包庇动机,与其他国家没有什么不同。 但与其他国家相比,瑞士迟疑了很长时间才开始进行科学评估。
直到三个责任单位达成统一,同意着手处理这个事情,就用了很长时间。与其他国家不同,瑞士是在本国内部处理此事,也就是交由教区、宗教团体和国家教会机构负责这件事。
试点调查得出的结果明确表明:教会需要进行根本性的结构变革,现在是采取行动的时候了。
(译自德文:杨煦冬)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