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联邦卫生局,大多数人是从亲属那里感染了新冠病毒。
Keystone / Gaetan Bally
瑞士联邦卫生局(FOPH)已更正了此前所作出的关于瑞士新冠病毒最大感染源的声明。该局表示,大多数人是被自己的家庭成员传染了病毒。
此内容发布于
7月31日,瑞士联邦卫生局在接受德语区电视台SRF采访时介绍,在瑞士,近三分之二的新冠病毒确诊病例可追溯到酒吧、夜总会和餐馆。
然而在8月2日晚间,该局宣布新冠病毒主要在家庭范围内(27.2%)传播,其次的传播场所分别为工作场所(8.7%)和私人派对(3%)。夜总会与舞厅传染仅占确诊感染病例的1.9%,酒吧和餐馆占1.6%。这些统计数字的来源是7月16日至7月30日由各地医生记录的729个上报病例。
卫生部门指出,夜总会中的病毒携带者“能够导致感染人数飙升,甚至让更多人被迫隔离”,同时表示,一旦出现超级传播者,各州的接触者追踪系统的负担便会倍增,因此,保持尽可能低的传播风险就很重要,尤其是在这类环境当中。
某些政界人士对联邦卫生部门更正数据的做法提出批评。瑞士州级卫生局局长联席会议(Conference of Cantonal Health Directors)主席卢卡斯·恩格尔贝格(Lukas Engelberger)周一对SRF表示:“错误在所难免”。
恩格尔贝格称,他断定在做决定时,各州“首先会对发生在当地、它们能够准确评估的事件做出反应”。
以日内瓦州为例,该州已下令让所有夜总会与卡巴莱夜总会停业至8月23日。
就全国来看,仍允许举办千人以内的公共或私人活动,前提条件是能够保证对接触者的追踪。截至目前,千人以上的大型活动仍被明令禁止。
相关内容
相关内容
新冠疫情:瑞士局势
此内容发布于
这里,瑞士资讯swissinfo.ch为您实时更新报道瑞士疫情发展:追踪最新病毒感染数据、公告瑞士联邦防疫措施、介绍官方健康防护信息和重要咨询途径。
更多阅览 新冠疫情:瑞士局势
相关内容
约68000名乌克兰难民生活在瑞士
此内容发布于
自俄乌战争爆发三年以来,约6.8万名乌克兰难民目前以S类保护身份在瑞士居住。
更多阅览 约68000名乌克兰难民生活在瑞士
相关内容
瑞银是核武器制造商的主要非美国投资者之一
此内容发布于
一份最新报告显示,资助主要核武器制造商的金融机构数量正在减少,但瑞士的瑞银集团(UBS)却是该产业全球前30大投资者之一。
更多阅览 瑞银是核武器制造商的主要非美国投资者之一
相关内容
瑞士器官移植:心脏体外存活时间新纪录
此内容发布于
近日瑞士一家医院为一名患者成功完成心脏移植手术。但此次手术的不同寻常之处在于,这家医院在成功让这颗心脏体在外存活了长达12个小时,创下了欧洲纪录。
更多阅览 瑞士器官移植:心脏体外存活时间新纪录
相关内容
瑞士政府寻求更大的武器出口自主权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议会即将就一项关于放宽武器出口授权的法律修正案进行表决,以决定政府是否应在特殊情况下获得更大的决策空间。
更多阅览 瑞士政府寻求更大的武器出口自主权
相关内容
游客交通罚单不缴?瑞士政府考虑国际追责措施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面临外国游客不缴停车罚款及其他交通违法罚款的问题,近日瑞士政府已同意对此展开调查,并考虑采取应对措施。
更多阅览 游客交通罚单不缴?瑞士政府考虑国际追责措施
相关内容
规划子女未来财富:瑞士家长信赖储蓄,而非投资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的家长多有为子女存钱的习惯,而他们主要选择开设储蓄账户的方式。
更多阅览 规划子女未来财富:瑞士家长信赖储蓄,而非投资
相关内容
“100%可回收”成空话,On昂跑公司被指虚假环保宣传
此内容发布于
近日瑞士法语区消费者事务办公室对运动品牌On昂跑提起法律诉讼,指控该品牌涉嫌“环保洗绿”(greenwashing)。但On昂跑公司坚决否认相关指控。
更多阅览 “100%可回收”成空话,On昂跑公司被指虚假环保宣传
相关内容
中国外交部否认瑞士关于藏人与维吾尔人的报告
此内容发布于
中国外交部周四(2月13日)否认了瑞士政府的一份报告。该报告称中国正在打压生活在瑞士的藏族和维吾尔族群体。中国外交部表示,这份报告的内容纯属“错误信息”。
更多阅览 中国外交部否认瑞士关于藏人与维吾尔人的报告
相关内容
瑞士政府报告:藏人和维吾尔人或被中国施压监视同胞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政府周三(2月12日)发布的一份报告称,生活在瑞士的藏族和维吾尔族群体可能正受到来自中国的压力,中方鼓励他们暗中监视同胞并收集情报。
更多阅览 瑞士政府报告:藏人和维吾尔人或被中国施压监视同胞
相关内容
移民问题引发分裂,瑞士社会凝聚力受挑战
此内容发布于
根据索托莫研究所(Sotomo)的一项调研,三分之二的瑞士人认为国内的社会凝聚力“较弱”,甚至有83%的受访者感到社群意识正在下降。
更多阅览 移民问题引发分裂,瑞士社会凝聚力受挑战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