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在瑞士有娃家庭如何度过入园前的四年

Day mother
瑞士的一位Day mother带着4个孩子出门散步。 Keystone

在瑞士,通常孩子上幼儿园的年纪是4周岁。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的四年时光里,华人家庭是如何度过的呢?

无论父母双方或其中一方是华人,简单来说,在瑞士工作生活的家庭无外乎以下几种模式:

  • 一、父母都全职上班,孩子上昂贵的日托机构;
  • 二、父母都全职上班,孩子由祖辈或保姆等来看护;
  • 三、父亲全职上班,母亲非全职工作(part-time job),孩子部分时间上托儿所;
  • 四、父母中的一方上班,另一方全职带孩子。

陆天玉

2016年定居瑞士,在瑞士怀孕生子,如今是一位全职妈妈。

曾经是一位文字工作者,出版过小说、写过剧本、办过刊物,习惯通过文字来记录生活,直抒胸臆。

三个月大宝宝上日托机构

在国内,父母都是双职工的话,孩子通常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其他亲人或者保姆(一般叫“阿姨”)来看护。

在瑞士,相对国内来说,父母亲可以调配的假期略多,工作时间也相对灵活(如一些母亲出于照顾幼小孩子的考虑,而工作80%,以下会详述),但是出于种种原因,父母亲全职外出工作的比例并不少。那么,年幼的孩子由谁来看护呢?

一些家庭在权衡了自身情况之后,选择了:送孩子上日托机构。

每个日托机构的标准虽然可能不尽相同,但通常来说,小到几个月大的婴儿即可申请入托。因此,一些职场妈妈在休完产假后不久,即可将婴儿送入日托,重返职场。有些机构的接送时间可以长达朝七晚七,三个月大的婴儿都可以入托,非常匹配父母都是企业全职员工的需求。

由于每位老师平均仅看护数名孩童,并不会出现国内一位老师看护几十个小孩的情况,因此,日托机构的收费也非常高昂,往往相当于其中一方工作收入的大部分甚至全部。即使有一些税收及其他方面的补贴,面对令人咂舌的入托费用,依然只是杯水车薪。且入托孩子的年(或月)龄越小,价格就相对越贵。

需要提醒的是,日托机构并不是想上就可以上。如在苏黎世,可能需要提前几个月甚至一年排队等待,方有空位来接收新的孩童入托。因此,有这方面需求的父母需要尽早规划,提早预约相关机构。

此外,瑞士的日托机构施行混龄制,于是,在一些日托机构往往会看到这种画面:六个月左右的婴儿吃着安抚奶嘴呆坐在围栏里,或者由看护人员抱着,附近一些较大的孩子蹦来蹦去。

在职工作的父母白天上班,下班后就继续带娃,等孩子睡下自己也已疲惫不堪。好不容易盼来了周末,想好好休息一下,往往一大早孩子已经在父母床头闹得欢了。周末带娃甚至可能比上班还累。如果再遇到孩子生病、父母其中的一方出差、生病等,情况就更加复杂。

简而言之,在瑞士做在职父母考验的是体力、精力、财力。很多在职女性出于怀孕生子对自己职场发展影响的考量,态度依然很谨慎。

祖辈轮番上阵跨国支援

除了送孩子上昂贵的日托机构,一部分在职父母选择让国内的亲人(通常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轮流来瑞士帮忙照顾孩子。

一方面可以兼顾到日益年迈的“空巢”祖辈的生活,共享天伦之乐,另一方面(外)祖父母通常并不会向子女要求收取照顾孙辈的费用,显得是一种较为“经济”的方式。

然而,目前申请瑞士的探亲签证通常是一年一签,且每次的有效期仅仅是三个月,因此一些家庭选择了(外)祖父母轮流来三个月,无缝衔接。

办理探亲签证

需要严格按照签证中心所列的材料清单逐一准备,购买相应的保险,注意携带原件与相关复印件。尤其是在准备邀请函的时候,需要邀请方(即子女一方)的签名,建议通过扫描或邮寄(需要预留至少两个月的时间)的方式。当然,最保险的方式还是在国内多预留几份已经签好字的邀请函,以备下次申请签证所需。此外,还需要准备户口本与出生证明,以便“证明你妈是你妈”。

当从机场接到(外)祖父母后,三代同堂也会多多少少带来一些微妙复杂的状况。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育儿理念,不同的文化习俗,在面对孩子“屎尿屁”大的问题时,都会把冲突放大。

同时,在不同亲人手里“接棒”交替看管的孩子,也很早学会了察言观色。

一位妈妈哭笑不得得说:“有一天,孩子问我:妈妈,为什么外婆来了你说了算,奶奶来了,你说的就不算了呢?”

昂贵而弹性灵活的保姆帮手

为了避免代际冲突,也有少部分家庭选择了保姆。保姆也分成两种,一种是住家保姆,另一种是Day mother(即在约定时间里来看护孩子,到了时间就下班)。

在瑞士请一位保姆所需要的花费与在亚洲请一位保姆的花销并不可同日而语。据悉,保姆的日薪在300瑞郎上下(具体每个州、每位保姆的收费标准都不同),按照每个月22个工作日来计算,是一笔很庞大的支出。因此,选择住家保姆来照顾婴幼儿的家庭并不多,且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很多家庭也会逐步过渡将孩子送入托儿所。

建议

在(外)祖父母来到瑞士之前,子女要做好充分的沟通、说明与约定,如需遵守当地的文化习俗,按照瑞士规定的方式来扔垃圾等。

同时在祖父母来到之后,尽量多鼓励他们开拓朋友圈,多出门散步、购物,甚至可以学上几句简单的瑞士方言,方便与邻居沟通。

比较而言,Day Mother作为一种更灵活的方式,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来具体安排,称得上是带娃路上最及时最有力的好帮手,一些全职或非全职工作的妈妈,在需要的时候,也可能会选择Day Mother,让自己得以短暂分身。

寻找保姆的一般途径是通过正规的中介机构,有时候也可以由雇主刊登广告,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灵活寻找。

半职妈妈两头兼顾

如果说请祖辈来轮流照顾孙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育儿方式,那么部分在职妈妈女性选择的非全职工作加上日托,是更加具有瑞士特色的育儿方式。

非全职的在职妈妈女性,往往是在权衡了职业发展以及照顾孩子等问题后,与雇主约定每周的工作时间,如每周工作80%、60%等(即每周工作四天、三天)。在外出上班的时候,送孩子上日托机构(或者请祖辈或他人来照顾孩子),在其它时间,则与全职妈妈类似,与孩子一起度过亲密时光。

需要说明的是,在瑞士日托机构分为公立与私立,时间非常灵活,甚至可以以半天为单位。

私立机构费用高昂(通常每日的费用在110-130瑞郎之间),优点是除了周末与公共假期,没有寒暑假。如果在职妈妈选择非全职工作,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工作情况,与托儿所约定60%、80%等出勤(如每周二、三、五入托三个全天)。

公立机构相对于私立机构,费用相对低廉一些,最少可以选择40%出勤(如每周一、二入托,或者周一至周四各半天入托)。值得注意的是,日托机构并不是想上就可以上。如在苏黎世,一些比较热门的托儿所(比如有些家庭想送孩子上热门的双语托儿所),可能需要提前几个月甚至一年排队等待,方有空位来接收新的孩童入托。因此,有这方面需求的父母需要尽早规划,提早预约相关机构。

不管是公立还是私立托儿所,如果父母双方都有工作,根据每家的家庭收入,每个州或地方会有不同水准的补贴。

此外,还有收费更为低廉的play group(字面解释为孩子在一起玩的意思),通常是没有教学任务的“纯玩”,时间也更为灵活,通常为2-3个小时。一般情况下,play group接收2岁以上的孩童(偶尔也有接收1岁以上孩童的)。

还有少部分家庭,出于各种原因,也会选择让住在附近的(外)祖父母来帮忙照看孙辈。由于签证问题,这种情况下前来帮忙照顾孙辈的老人以当地人或欧盟居民为主。

相比起中国老人,瑞士老人通常不会与晚辈生活在一起。也很少会看到老年人全职带着孙辈的情况。但当晚辈因某些原因(如健康、家里有两个及以上孩子需要照顾)向长辈求助每周帮忙照顾一两天,也会有部分老人欣然同意。但归根结底,这只是出于“帮忙”性质。

全职妈妈有市无价

在瑞士,全职妈妈(或爸爸)也是主流育儿的方式之一,尤其在孩子0-3岁这个阶段。

全职妈妈最大的益处在于,几乎可以全程参与孩子幼年时期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很利于孩子与父母(尤其是母亲)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这对于孩子日后成长的影响颇为深远。

对照日托与保姆的市场价格会发现,全职妈妈的日薪恐怕大于600瑞士法郎,且市场上并不可能找到有同等竞争力的人来完全取代“妈妈”这一职责。

然而,全职妈妈的困扰也在于,在孩子年幼的时候,很少能有真正休息的时间,没有假期、不敢生病,也容易慢慢与社会脱节。同时,比起父母是全职或半职员工的家庭,全职妈妈的家庭由于只有一方外出工作,整个家庭的抗压能力就相对比较弱。受制于全球经济环境、公司结构调整、跨区域合作等问题,一旦配偶面临失业、跳槽等状况,即使有失业金来救急,对于整个家庭的影响来说,依然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位全职妈妈表示,当听到先生被裁员的消息时,觉得非常震惊,第一反应是大脑一片空白,不知道下一步全家会去哪里。原本打算在瑞士买房置业的计划,也因此搁浅,甚至对未来是否继续留在瑞士或是回到亚洲发展都持观望态度。

在此,建议随着孩子的日益长大,全职妈妈可以考虑重新返回职场,或者寻找一份非全职工作。

总的来说,无论在哪里生活,在孩子上幼儿园前的几年时间,其主要抚养人都是非常辛苦的。每个家庭自身的环境并不相同,重要的是找到最适合自己家庭的方式,在家庭与事业之间找到平衡。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