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瑞士男性遭家暴的庇护所

家庭暴力的形式多种多样 AFP

早在五年前,瑞士首家面向饱受家暴之苦的男性开放的庇护中心开门迎客,当时许多人对其必要性质疑不已。经营这一“男性之家”的两位男士表示,如今,他们收到的求助申请一直居高不下,男性作为家暴受害者的话题也逐渐不再令人“谈虎色变”。

卢卡斯*(Lucas)和女友在一起生活了5年多,他们有一个两岁的儿子。在又一次最为激烈的“家庭战争”爆发后的那天晚上,卢卡斯在自己的车里挨过了漫漫长夜。他没有兄弟姐妹,也从未见过自己的父亲,他的母亲多年以前就过世了。因此,在共同生活了多年的女友“情绪失控”(用他的话来形容)后,他终于感到自己必须离开这个家,这已经是5个月以前的事情了。

“我不想孩子看到这些问题,我也不希望他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成长。”他表示。在瑞士中部阿劳(Aarau)附近的首家“男性之家”里,现年27岁的卢卡斯端坐在沙发上,向瑞士资讯swissinfo.ch讲述着自己的经历。

在坐落于一条平常街道之上这座普普通通的房子里,尽管通常情况下只住着两名遭受家暴的受害男性,但是这里最多可以容纳5位男子和5个孩子。

“我一直都想有个家,我想,我的女朋友也希望我们能够走入婚姻的殿堂”,卢卡斯说,“但是,在我看来,信任和忠诚非常重要,有时事实却证明我们在这方面很难达成共识……有几次我的确很受伤害。”

他解释说,在财政状况上自己也举步维艰。“当时我真的很爱她,我总是尽可能地全心呵护她,但是,那样就会对现实麻木不仁……为她我倾尽了所有。”

“我们之间存在着家庭暴力……施暴者不是我,而是我的前女友,她的行为有点太离谱了。”

他在一位朋友家住了几天,但是,由于“不想给别人添麻烦”,所以不到一周他找到了这家“男性之家”-ZwüscheHalt(瑞士德语‘中转站’的意思)。

5年以来,人们态度大有改观

这一抵制家庭暴力庇护救助中心“接待那些遭受各种形式家暴的男性,如果家暴受害男性感到应该离开自己的家,带不带子女,这家庇护中心的大门都向他们敞开。”中心创办人Oliver Hunziker表示。

Hunziker相信,通过这一“项目的简单存在”,瑞士社会开始意识到男性也是家庭暴力受害者这一问题。“公众意识提高了许多,5年前我们刚刚起步的时候,这一话题往往受到忽视,大多数人甚至对此嗤之以鼻。”他补充说。

经营这家庇护中心的Hans Bänziger表示,在谈及男性遭受家暴或者是“男性之家”这些话题时,他仍会听到人们同样的疑问。

“‘我们真的需要这一庇护机构吗?’‘我觉得没什么必要’,‘男性遭受家暴根本就是没影的事’……有些看法还是根深蒂固,但是人们的态度出现了明显的改观,如今他们认为该救助机构[‘男性之家’]很有必要。”他解释说。

外部内容

2009-2013年间,男性和女性遭受家暴的平均比例为:男性占受害总人数的24%,女性占76%,这一时间段里这些数据基本保持一致。家暴类型分析方面的数据显示,男性多数遭到谩骂或侮辱,随后是蓄意谋杀;女性很可能是遭受强奸或者是企图强奸。

瑞士只有两所“男性之家”。比较而言,英国此类机构超过了20所。英国警察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在2013年,男性遭受家暴的案例共有84’799起,女性有304’522起。德国没有具体的全国统计数字,但是在2013年,在柏林14’300起家暴案例中,23.8%的施暴者为女性。德国共有三所“男性之家”,柏林有一所,另两所设在奥尔登堡(Oldenburg)和勃兰登堡(Brandenburg)。

对家暴受害者提供经济以及其他支持

今年3月份,弗里堡大学(University of Fribourg)社会学家Anne Kersten发表的一项研究(英)表明:即使男性和女性一样可能成为家暴的受害者,根据犯罪数据,在所有家暴受害者寻求经济援助的申请中,男性提出经济帮助请求的仅占总数的1/4。

这一结论并未把家暴和其他形式的攻击区别开来,但是,男人在寻求帮助时往往犹豫不决由此可见一斑。

在研究论文中,Kersten写道,面向家暴男性受害人提供的各种服务以及扶持手段并不总是显而易见。她建议道,在将家暴和其他形式的暴力区别对待的条件下,应该为遭受家暴的男性提供居住空间并提供各种服务。

Hunziker表示,主要问题涉及对存在家庭暴力的认定,这也是令受害男性对向庇护中心求助止步不前的原因。如果他们作为暴力受害者的身份被认可,每晚160瑞郎(约合166美元)的费用就完全不用他来承担;如果作为家暴受害者的身份未被认可,根据其收入,这笔费用会适当减免。

“对于女性来说,被定性为家暴受害者并非易事,对男性来说则更是困难重重,”Hunziker表示,一份警察证明通常十分必要。“身体遭受暴力的痕迹显而易见,你可以去看医生,通过照片进行证明……但是如果你受到的是精神伤害,那样证明起来就很难。”

这所“男性之家”的主要经济来源源自基金、捐款与赠与资金。每年这笔预算约为13万瑞郎,包括房租和员工开支。

压力感

“我们这家机构位于瑞士的中部。比如说,他们[家暴受害男性]不能在圣加仑(St Gallen)工作,然后来这里居住。但是,即使我们通常只接待两位家暴受害男性,但是正是由于我们庇护中心的存在,他们才不至于流落街头。”Hunziker说。

2014年,曾在这里逗留过的男性达到20人。

“我们意识到,在瑞士其他地区,我们需要创办更多的‘男性之家’。”在谈及他们的未来计划时,Hunziker解释说。他希望通过这类服务,让更多的饱受家暴之苦的男性受惠。

在遭受家暴的男子离开家后,他们需要考虑自己的下一步,“男性之家”除了为这些人提供暂时的容身之地以外,对于那些由于分居而很少能够看到子女的父亲来说,他们可以在这里和自己的孩子度过一个周末。

如果他们生活在瑞士其他地区,或者是在朋友家“寄人篱下”,这里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关爱孩子的渠道。

每个月,这所“男性之家”收到的咨询电话和书信约达60到70个。

“他们想要了解这里的费用和具体实施步骤,一些人只是想找人说说[他们的情况]。” Bänziger介绍说。对一些人来说,知道自己会有个容身之所,眼下就足够了。

 为了保护个人隐私,文中*为化名。

中转站

‘中转站’家庭暴力受害男性庇护中心于2009年开门迎客。住在那里的人都有一把钥匙,他们来去自由。

‘中转站’是家暴受害男士为未来做打算的过渡点–是否和从前的伴侣“破镜重圆”、回到过去的家,还是找到一个新的地方居住。

对于需要处理分居等具体事宜以及寻找住处的男性,这里的经理会为他们提供帮助,同时会提出建议,并且倾听那些需要找人诉说的家暴受害男性的心声。

(翻译:薛伟中)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