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学校执着于滑雪冬令营
每个瑞士孩子在读小学期间都会在滑雪冬令营度过至少一周的时光。这并非法律,但却是传统-一项“青春常驻”的传统-只要天还会下雪,只要瑞士人还热爱他们的国家运动。
“如今,我们不再用‘滑雪营’这个名称了,现在叫‘冰雪运动营’,”联邦运动局(多语)外部链接 的Tobias Fankhauser说道。除了传统滑雪项目之外,学生们在山上学校冬令营度过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练习单板滑雪、越野滑雪甚至是跳高滑雪。
不管怎样,原则只有一条:在5天之内,老师和学生们要远离课堂的规范和模式,在全新的环境里获得新的发现。联邦体育局认为,参加冰雪运动营“是有利于年轻人社会化和个人发展的有益经历”。孩子们对冬令营的记忆基本都是美好的:友谊的加深、宿舍里的喜怒哀乐,还有晚间活动时彼此间建立的情谊。
在运动方面的收获通常也是积极的。在全方位浸入式体验中,离开了父母的过度保护,置身于全班同学们无时无刻的注视之下,学生们能够在5天内取得惊人的进步。所有这些无疑也有助于赢得学生家庭的认可,家长带孩子在滑雪场过周日的积极性也会变得更高。
维系和大山的纽带
“在瑞士,滑雪冬令营的传统要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洛桑大学体育研究学院讲师及研究员Grégory Quin(法、英)外部链接介绍到。
“最初之所以兴起,是为了给酒店招揽生意,因为当时根本没有外国游客。其实这种考量,现在多多少少依然存在。因为仅仅从运动机能和健康角度来看,冰雪运动同其他常规体育教学项目相比,并无更多优势。而这一传统的用意更是维系瑞士国民和瑞士雪山之间的纽带。”
这是一种持续了70年的不息动力。如今,几乎所有瑞士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都会至少参加一次冰雪运动冬令营活动-即使没有任何法规要求学校组织学生去滑雪。
缓步下滑
也就是说,滑雪教学-同国家历史和语言教学一样-已经融入了瑞士学校的基因里吗?不好说。近几年,人们观测到学校对滑雪热忱的降低。通过联邦推广项目“年轻+运动”(Jenesse+Sport,多语)外部链接一直资助冰雪运动营的联邦体育局从2005开始在全国进行统计:13年间,冬令营数量从2585减少到2368个。虽然算不上大幅下滑,但是趋势依然可见。
至于个中原因,联邦体育局发言人Tobias Fankhauser分析道:“除了人口发展(孩子越来越少)和雪量不足(尤其在是大城市周边海拔低的滑雪场)的主要因素之外,移民家庭不优先重视冰雪运动的现实也作用其中。”
此外,有关学生安全和监护的要求也变得更高,以至于一些老师和校长不再愿意承担这一责任。更不用说家长的担忧:“家长害怕让孩子在外留宿,这可能带来各种问题,”瓦莱州学校体育及健康办公室负责人Vincent Ebenegger解释说,“还有就是,冬令营变得越来越贵,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战争神经
鲜有免费的滑雪场。很少有学校能靠自己的日常经费承担这笔费用。瑞士露天市场或商厦里经常有学生摆摊出售糕点、小玩意儿或奖券,就是为了参加冬令营而募款。学校也会从家长那里筹钱,金额从几十到三百多瑞郎不等。
在联邦最高法院看来,这已经走得太远。2017年联邦法院做出的一条判决引起轰动。那年,图尔高州的4位家长因不满学校各种付费活动(并非特指冬令营)而提起诉讼。最高法院法官判定:为了冬令营,学校只能向家长收取等同于家庭日常饮食开销-即(对应不同年龄段而言)每星期50至80瑞郎-的伙食费。
裁定一公布就炸了锅,媒体反映尤其激烈,担心这一裁决给瑞士全国各州的冰雪运动营判了死刑。
事实上,联邦体育局根本没有观察到这一现象。“相反地,在2018和2019两年里,每年组织的冬令营活动数量都高于2017年,”Tobias Fankhauser透露。那么,如果没有联邦法院的裁定,是不是数量还会更多?回答需谨慎微妙,发言人认为,这种问题“只是一种假设的推测”。
联邦的支援
即使如此,长远来看,即使冰雪运动在瑞士仍然很受欢迎,但其重要程度还是在缓慢下降。就像瑞士运动员在世界滑雪的白色竞技场上风采不比当年一样。
“滑雪已经变成一种奢侈运动,人们现在意识到了这一点,其实他们本应在20年前就有所预见。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在Verbier这样的大滑雪场玩一天要比在波尔图或希腊享受三天日光浴花的钱还要多。”
但真喜欢滑雪冬令营的孩子还是更愿意前往Verbier这类雪场。于是,从2014年开始,联邦通过GoSnow平台(德、法)外部链接发起了一项冬季运动倡议,以保证学校冬令营能够获得住宿和滑雪缆车的最优报价。
借2019年开学季之际,新任国防和体育部长维奥拉·阿姆海尔特(Viola Amherd)宣布,该部将现行的每名学生每日7.6瑞郎的冬令营补贴费上调至12瑞郎。
瓦莱州学校体育及健康办公室负责人从中看到一个信号:“像GoSnow这样的瑞士全国性倡议正好表明,冬令营活动确实存在问题。联邦要提高干预力度,那不会是空穴来风……”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