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中国对关键矿产的垄断,全球经济和能源如何重新洗牌?

为满足全球能源转型和数字化发展的需要,矿产资源争夺战愈演愈烈。中国对稀土、锂、铜等关键矿产提炼的控制越来越引发国际关注。在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环境压力加剧和文化冲突频发的当下,矿产资源的开发正在重新定义着国际体系中的力量平衡。
閱讀本文繁體字版本請 點擊此處

相关内容
时事通讯:瑞士媒体里的中国
从能源转型、数字化到军备竞赛,世界对矿产的需求正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到2030年,全球矿产需求将增加两倍,这意味着,需要在全球开发数百座新矿厂。
日前,赴日内瓦参加日内瓦国际电影节和人权论坛(FIFDH)的全球安全专家、卡内基欧洲研究院环境调解员奥利维亚·拉扎德(Olivia Lazard)对此评论说:”我们正在集体讨论新石器时代以来的‘金属社会和文明’。”
她在瑞士法语电视台RTS《地缘政治》(Géopolitis)节目中解释说:”21世纪,随着全球变暖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需要建设能源和数字基础设施,这必然引起各国对矿产和金属的极大需求。全球经济和能源格局也会随之进行重新洗牌。我们确实正在向更多金属和可再生能源的方向发展,但目前还未看到化石燃料使用量的减少。”
金属地缘政治
关键矿产对数字技术、武器和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的制造至关重要,而这一资源也正处于大国角力的核心。
面对中国在锂、稀土、钴、铜和镍等基本金属提炼方面的实际垄断,许多国家政府正在努力实现供应多样化的目标,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欧盟就是其中之一,它推出了《欧洲关键原材料法案》,以保障并加大在欧洲境内开采关键金属的可能。

非洲大陆的重要矿产储量约占世界储量的三分之一,尼日利亚和赞比亚等国政府正在制定法规,鼓励在当地加工资源。俄罗斯也在寻求加强自己在采矿业中的地位。乌克兰有着令人觊觎的资源:该国官方数据显示,其重要矿产储量占世界总量的 5%,其中一些位于被俄罗斯占领的领土上。
奥利维亚·拉扎德强调说:”乌克兰不仅拥有丰富的物质和能源,还拥有肥沃的土地、水源和宜居空间,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所有这一切在未来都将变得更加宝贵。”

人类与环境冲突
新矿产热往往都附有代价。在瑞典北部的基律纳(Kiruna),一家矿业集团发现了可能是欧洲最大的稀土矿藏。而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当地萨米原住民则强烈谴责相关开采活动侵犯了驯鹿养殖户的领地。
“采掘业正在剥夺驯鹿的生活地,我们无法适应现在的放牧条件,土地正在消失。失去驯鹿,我们也就失去了文化。”瑞典驯鹿牧民协会主席马蒂·布林德·伯格在日内瓦国际电影节和人权论坛放映的纪录片《成长的伤痕》(Scars of Growth)中发出这样的警告。
这是能源和数字转型的一大矛盾之处。奥利维亚·拉扎德说:”这关系到生态、文化和身份正义问题。在欧洲,许多可以开发的资源要么在北欧国家,要么在水源等自然资源极为紧张的地区。”
另外的一个风险是在亚马逊或刚果盆地等对调节全球气候至关重要的高生态价值地区增加采矿压力。“我们有可能很快就输掉与气候变化的斗争。在这场争夺矿产的疯狂竞赛中,不仅要从文化角度,也要从生态角度关注我们的采矿地点,这一点至关重要。”
回收取代开采?
奥利维亚·拉扎德认为,对金属的需求可以通过回收利用得到部分满足。她指出:”投资回收利用是欧洲、美国甚至中国战略建议的一部分。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到2050年,回收铜的数量可使新开采需求降低40%。”然而,仅靠回收是不够的,拉扎德解释道:“根据世界银行和经合组织的数据,我们还需要进行10到15年的初级开采。”
目前,科研界已经发现了几条减少矿产依赖、促进供应源多样化的途径。比如,可以采用包括开发城市矿山(重新开发以前的采矿场)或植物采矿等创新方法。植物采矿是一种基于植物的方法,植物能够吸收土壤中的金属,然后人们可以从植物中提取矿物。与此同时,无稀土磁铁等替代技术也在开发之中,这可能会为关键材料的需求减压。
对和平结构的反思
如果说现状堪忧,那全球对“去碳化所需矿产资源”的需求将是长期性的关键问题。奥利维亚·拉扎德坚持认为:“能源转型是保证人类和地球其他物种未来良好生存的必要前提。”
转型意味着对我们社会赖以生存的结构进行深刻的改革:
“有必要重新思考我们的和平与安全架构,我们来自一个以煤炭、钢铁为基础的模式,而该模式必须向可再生能源转型。这一转变必须在国际范围内进行,才能“在创造一个可应对气候和生态紧急情况的安全环境的同时,将生态、人类、地区、国际和地球安全联系起来”。
本文由瑞士SWI swissinfo.ch和Géopolitis RTS/vm合作完成。(编译自法语:郭倢/dh)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