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wiss voice in the world since 1935

瑞士媒體:俄羅斯國防關鍵物資依賴中國進口

俄羅斯依賴從中國進口的關鍵物資來維持國防工業。
俄羅斯依賴從中國進口的關鍵物資來維持國防工業。 Keystone-SDA

親愛的讀者:這裡是瑞士主要媒體在過去一週發表的有關中國的報導。中國持續向俄羅斯提供包括電子產品、機械和建築材料等各種物資,對俄羅斯的軍事生產至關重要;中國年輕一代不關心政治和國家命運,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裡;蔣介石曾孫蔣友青定居中國杭州,他曾稱賴清德為「一省之長」。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本文是瑞士媒体关于中国话题的新闻、见解与观点文章的总结与摘要。瑞士媒体关于中国都在报道哪些主题?点击这里,订阅这个时事通讯让你对此一目了然。

订阅我们每周的《瑞士媒体里的中国》时事通讯(Newsletter),不会过错过瑞士对中国事件的解读,让自己在做决策时多一个维度的考量。

我們為你總結摘要了瑞士媒體關於中國的報導文章,讓你從另一個角度了解在中國發生的事件、新聞和熱門話題,解讀瑞士的見解與觀點。

以下是最近一週的主要內容摘要:

中國不斷向俄羅斯出口戰爭物資

3月26日,瑞士最具傳統的德語日報《新蘇黎世報》(NZZ)報道,中國對俄羅斯的支持在國際關係中引起了廣泛關注和爭議。儘管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實施了多輪制裁,中國仍繼續向俄羅斯提供各種物資,包括電子產品、機械和建築材料,這些物資對俄羅斯的軍事生產至關重要。

“在從中國出口的物資中,甚至包括視頻遊戲遙控器-顯然是用來控制無人機。”

Kaja Kallas
,歐洲安全與外交政策高級代表

普丁提出的停火條件要求西方國家停止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他試圖切斷烏克蘭與國際社會的聯繫,卻繼續從中國等國取得物資支持。中國在2024年向俄羅斯出口了價值800多億美元的軍事用品,是2021年的兩倍。

西方制裁對俄羅斯雖然產生了很大影響,但並未完全阻止俄羅斯的軍事行動。俄羅斯依賴從中國進口的關鍵物資來維持國防工業。例如,高精度工具機和關鍵原料如滾珠軸承、鍺、鎵和鎢等,都是從中國進口的。

中國政府雖然公開表示不會支持俄羅斯的軍事行動,但實際貿易數據表明,中國對俄羅斯的支持仍在繼續。這種支持不僅幫助俄羅斯維持了軍事實力,也使中國在獲取能源資源和加強經濟地位方面獲益匪淺。 ( NZZ外部链接/德)

中國年輕人與社會主義已不再有關聯。
中國年輕人與社會主義已不再有關聯。 Keystone-SDA

對共產主義沒興趣:中國政府是否失去了整個世代?

瑞士最具傳統的德語日報《新蘇黎世報》(NZZ)於3月31日發布文章《對共產主義沒興趣:中國政府是否失去了整個世代? 》,介紹中國年輕人的非政治化現況。

中國經濟正在疲軟,許多公司正在裁員。今年2 月,中國青年失業率接近17%。一些年輕人開始嚮往經濟改革前父母的軌跡,當時國家分配工作和住房,每個人的收入大致相同。和父母相比,年輕人較晚婚或不婚,離婚越來越頻繁,子女出生率也下降。

張偉浩(音譯化名)-一位中國年輕受訪者-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感覺自己是無國籍者:「我不知道’做一個中國人’是什麼意思…… 談論社會主義變成一種作秀,一種欺騙,每個人都參與其中,但幾乎沒有人還相信。」

中國公共知識分子許紀霖認為,中國年輕人與社會主義不再有關聯。他們不關心政治和國家命運,而相反地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裡,生活空虛無聊。許紀霖解釋,這是年輕人看到國家衰落時產生不安全感的正常反應。

「如今的年輕人對那些太遙遠或自己無法影響的宏大問題不感興趣……就像大船要沉沒了,他們趕緊跳海,自身找條救生圈,各奔前程。」

許紀霖,中國公共知識分子

文章分析道,如果年輕人只是假裝相信政治宣傳,這對中國共產黨來說並不是問題。「對政治、國家、公共生活和重大問題完全失去興趣的一代人不太可能造反…… 雖然中國的年輕人對政府的期望並不高,但他們希望政府京可能地給與他們自由。」2022 年的白紙運動就是表現之一。 「這也是唯一令中國政府不安的一點。」《新蘇黎世報》補充道 (NZZ外部链接/德)

蔣介石的曾孫蔣友青定居中國。
蔣介石的曾孫蔣友青定居中國。 Keystone-SDA

蔣介石曾孫移居中國

3月26日,瑞士最具傳統的德語日報《新蘇黎世報》(NZZ)就蔣介石的曾孫蔣友青定居中國一事進行了報道:現年35歲的蔣友青在抖音上宣布他已在杭州定居。儘管有顯赫的姓氏,但主要在美國長大的他在台灣並不太出名。 12年前,他曾因在Facebook上發布了威脅性言論而成為新聞頭條。一年前,他因稱台灣民選總統賴清德為“一省之長”,而冒犯了許多台灣人。

在台灣他可以口無遮攔,但在中國,他如果對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發表批評性言論,就要承擔後果了。儘管如此,蔣友青還是決定定居中國,這也可以理解,因為他的曾祖父蔣介石雖然不喜歡共產黨,但始終還是承認台灣和中國同屬一個國家。

大多數台灣居民將自己定義為台灣人而非中國人,但大陸人和台灣人同屬一個民族的觀念在台灣並沒有完全消失。在台灣,國民黨一直是秉持著這個理念。國民黨曾在大陸與共產黨作戰,如今與一個小黨一起在台灣國民議會中佔多數席位。現任市長蔣萬安也是蔣介石的曾孫,自2022年起擔任台北市長,他被視為國民黨的希望。

蔣萬安一直在努力維護與大陸的關係,而中國政府則比較迴避與台灣政府的接觸,因為台灣政府由排斥中國的民進黨執政。現在蔣友青移居大陸,中國政府一定感到滿意。 ( NZZ外部链接/德)

以下均为简体内容

瑞士重要新闻简讯 

这些也许是你本周不应错过的信息:

相关内容
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落地瑞士。

相关内容

中国电动汽车比亚迪正式进入瑞士市场

此内容发布于 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BYD)正式进军瑞士市场。这家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商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在瑞士建立一个涵盖15个销售点的经销网络。

更多阅览 中国电动汽车比亚迪正式进入瑞士市场
相关内容
相关内容
公路隔离绿化带能变果园吗?!

相关内容

瑞士愚人节:不算玩笑的玩笑

此内容发布于 四月一日,在民风淳朴的瑞士,媒体还是发布了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看似当真,又似玩笑的新闻。是真是假,这里选取一些,请你分辨。

更多阅览 瑞士愚人节:不算玩笑的玩笑
相关内容
2023年瑞士贫困率保持稳定,为8.1%。

相关内容

瑞士每12人就有1人处于贫困线以下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2023年的贫困率保持稳定,为8.1%。受贫困影响最严重的群体包括独居人士、有年幼子女的单亲家庭、失业者以及学历较低者。

更多阅览 瑞士每12人就有1人处于贫困线以下
相关内容
瑞士国家银行表示,借记卡如今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支付方式。

相关内容

借记卡:瑞士人最爱的支付方式

此内容发布于 在瑞士,许多人已经习惯于用卡付款。根据瑞士国家银行(SNB,瑞士央行)最近进行的支付方式调研,借记卡在现场支付中日益受到欢迎,并已取代现金。

更多阅览 借记卡:瑞士人最爱的支付方式

更多瑞士新闻简讯可点击这里查看。

参与讨论

瑞士资讯swissinfo.ch用10种语言报道瑞士。参与我们的讨论,你可以对瑞士的各类新闻、事件、现象、投票等等畅所欲言。而且,你的留言会被自动翻译成其他9种语言。⁠也就是说,你可以通过我们平台,与全世界80%的读者进行对话-不分国家,不分语言,不分时间。

本周讨论话题:

相关内容

讨论
提问者: Benjamin von Wyl

美国打退堂鼓,瑞士应该在促进世界民主的工作中,如何重新调整?

美国原是瑞士在促进世界民主方面最重要的合作伙伴,特朗普上任后冻结了国际合作项目的资金,瑞士应该任何重新调整?

11
29 留言
查看讨论

通讯订阅

订阅我们的«瑞士媒体里的中国»时事通讯,了解瑞士媒体关于中国话题的新闻、观点及分析文章的总结。瑞士媒体关于中国都在报道哪些主题?这个时事通讯让你对此一目了然。

当然,你也可以挑选你喜欢或关注的话题,订阅我们的最新及最热门文章

最后,如果你对我们的报道有任何想法或建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

下一期《瑞士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 》将于4月10日星期四发布。

来自伯尔尼的问候!

瑞士资讯中文部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