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媒體:中國在台灣海峽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

親愛的讀者:這裡是瑞士主要媒體在過去一週發表的有關中國的報導。中國近日在台灣近海舉行了名為“海峽雷霆”的大規模軍演,並稱這次演習是對台灣總統賴清德的警告;美國與歐洲的關係已經降溫。迫於華盛頓的壓力,中國和歐盟可能會走得更近;比亞迪在美國特斯拉深陷危機之際進軍瑞士市場,顯現出“行銷大師”的策略。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本文是瑞士媒体关于中国话题的新闻、见解与观点文章的总结与摘要。瑞士媒体关于中国都在报道哪些主题?点击这里,订阅这个时事通讯让你对此一目了然。
订阅我们每周的《瑞士媒体里的中国》时事通讯(Newsletter),不会过错过瑞士对中国事件的解读,让自己在做决策时多一个维度的考量。
我們為你總結摘要了瑞士媒體關於中國的報導文章,讓你從另一個角度了解在中國發生的事件、新聞和熱門話題,解讀瑞士的見解與觀點。
以下是最近一週的主要內容摘要:
中國在台灣海峽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
瑞士公共服務機構-瑞士德語廣播電視SRF於4月初報道,中國近日在台灣近海舉行了名為“海峽雷霆”的大規模軍事演習。這次演習動用了數十架中國軍用飛機和21艘軍艦,其中包括“山東號”航空母艦和四艘海岸警衛隊船隻。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台灣海峽進行空軍、海軍和飛彈部隊的聯合封鎖和精確攻擊訓練,地面部隊則在東海進行遠距離射擊訓練。
中國稱這次演習是對台灣總統賴清德的警告。因為賴清德最近曾發聲強調要加強台灣的防禦力量,並將中國視為敵對的外國勢力,這說明他將台灣視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這對中國來說是一種明確的挑釁,因為中國視台灣為自己的省份,並希望在必要時採用武力收復台灣。
「除了宣布具體防禦措施外,賴清德還明確將中國描述為敵對的外國勢力,」
瑞士電視台駐東亞記者艾姆奇(Samuel Emch)
美國國防部長皮特·黑格塞斯(Pete Hegseth)日前訪問了日本和菲律賓,在訪問中他強調美國會阻止中國的侵略,並會與該地區的伙伴站在一起。最新洩漏的美國國防部長文件顯示,美國將阻止中國入侵台灣作為首要任務。
美國對烏克蘭的態度令台灣感到擔憂。台灣擔心美國也可能與其保持距離,讓台灣獨自面對中國的威脅。然而最近幾週美國發出的相關訊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台灣的擔憂。
近年來,中國多次在台灣週邊進行大規模軍事演習,而且呈現不斷升級的趨勢。去年,中國進行了兩次名為「亮劍2024A和2024B」的演習。因此,今年預計還會有另一場演習。 ( SRF外部链接/德)

川普會將歐洲推向中國的懷抱嗎?
瑞士街頭小報《20分鐘》4月4日發布的、題為《川普會將歐洲推向中國的懷抱嗎? 》的文章指出,美國與歐洲的關係已經降溫。迫於華盛頓的壓力,中國和歐盟可能會走得更近。
文章寫道,在二月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美國副總統萬斯措辭嚴厲地批評了歐盟,但在同一會議上,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卻對歐洲讚揚有加,並建議對中歐緊張關係進行重新思考-他在演講中表達出這樣的信息:中國和歐洲都感到了來自美國的壓力。中歐關係升溫可能成為對上述壓力的回應。
據《經濟學人》報道,各國外交官們都感受到中國官員的“魅力攻勢”,中國正在以一個“有序且可預測國家”的形象,敦促歐盟和其他西方國家與自己深化關係。歐盟委員會主席烏蘇拉·馮德萊(Ursula von der Leyen)最近也出人意料地表示,歐盟準備深化與中國的貿易和投資關係。
「在歐盟貿易專員訪華期間,沒有任何跡象表明中國有意願就『中國補貼商品流入歐洲引起憂慮』的情況做出任何改變。」
一位駐華外交官
根據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分析,如果美國關稅戰進一步升級,對中國來說,歐洲可能成為更重要的貿易夥伴。歐洲企業也或將調整方向,轉向中國。該研究所認為,在安全政策方面,美國也並非如川普所說的獨立於歐洲。如果中國入侵台灣,美國政府對也寄望歐洲加入其製裁行列-這也是歐洲與討美國價還價的籌碼。
人們對歐盟與中國的「靠近」也並非毫無異議:根據《南華早報》報道,歐洲外交官發現很難讓中國做出讓步,例如關於中國補貼產品湧入歐洲的問題。此外,歐洲對中國貿易和技術(例如,5G電信基礎設施和港口運作)的日益依賴也帶來了重大的國家安全風險。 ( 20 Minuten外部链接/德)

多虧馬斯克:比亞迪副總裁李柯在瑞士視為“中國救星”,獲得熱情接待
瑞士最具傳統的德語日報(NZZ)4月5日發布題為《多虧馬斯克:比亞迪副總裁李柯在瑞士視為“中國救星”,獲得熱情接待》的文章,分析到,比亞迪在美國特斯拉深陷危機之際進軍瑞士市場,顯現出“營銷大師”的策略。
文章描寫道:「比亞迪副總裁、歐美市場負責人李柯在瑞士’甚為風光’…比亞迪登入瑞士的消息甚至上了瑞士電視台的每日新聞(Tagesschau)節目…李柯和她的公司在瑞士媒體上的表現卻令人刮目相看。」
《新蘇黎世報》做了一個假設:如果比亞迪在一兩年前進入瑞士市場,報道基調可能會以批評中國為主,提出「從倫理、道德和民主的角度來看,購買比亞迪汽車是否合理?」這樣的疑問。

相关内容
中国电动汽车比亚迪正式进入瑞士市场
然而,「2025年的世界不再一如往昔。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已蛻變為美國總統川普的助手,他的汽車已從名車變成滯銷品……與此同時,比亞迪的李柯把自己定位成’,她說:『特斯拉是我們的合作夥伴。我們需要與其他電動製造商密切合作,搭橋人』,她說:『特斯拉是我們的合作夥伴。我們需要與其他電動製造商密切合作,搭橋人』」共同的敵人共同應對內燃機 共同的敵人。
文章最後分析到,孰敵孰友的觀念似乎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改變-這成為比亞迪進入瑞士市場的福音。面對馬斯克的“官僚電鋸”和川普的“關稅大戰”,中國的突然不再像之前那樣,被視為“大惡魔“。 ( NZZ外部链接/德)
以下均为简体内容
瑞士重要新闻简讯
这些也许是你本周不应错过的信息:

相关内容
瑞银安思杰成欧洲“最贵”银行家

相关内容
世界经济论坛上行纳粹礼,一名瑞士警察被开除

相关内容
不良饮食促使瑞士慢性病高发

相关内容
2024年旅居海外的瑞士人数增长1.6%
更多瑞士新闻简讯可点击这里查看。
参与讨论
瑞士资讯swissinfo.ch用10种语言报道瑞士。参与我们的讨论,你可以对瑞士的各类新闻、事件、现象、投票等等畅所欲言。而且,你的留言会被自动翻译成其他9种语言。也就是说,你可以通过我们平台,与全世界80%的读者进行对话-不分国家,不分语言,不分时间。
本周讨论话题:
相关内容
通讯订阅
订阅我们的«瑞士媒体里的中国»时事通讯,了解瑞士媒体关于中国话题的新闻、观点及分析文章的总结。瑞士媒体关于中国都在报道哪些主题?这个时事通讯让你对此一目了然。
当然,你也可以挑选你喜欢或关注的话题,订阅我们的最新及最热门文章。
最后,如果你对我们的报道有任何想法或建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下一期《瑞士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 》将于4月17日星期四发布。
来自伯尔尼的问候!
瑞士资讯中文部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