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为何纷纷终止跨国收养

鉴于过去曾发生过多起不正当跨国收养行为被相继曝光,瑞士目前正计划终止跨国收养。已叫停跨国收养做法的中国和俄罗斯则声称,他们不再从国外领养儿童的初衷是为了保护儿童福祉,但有时这只关乎强权政治。
瑞士今后将不再从国外收养儿童-瑞士政府的这一计划正在酝酿中。
2023年,瑞士政府曾承认在1970年至1999年期间的跨国收养中存在严重违规行为。苏黎世应用科学大学(ZHAW)的调查结果表明,瑞士联邦和各州政府在处理跨国收养的审核过程中均存在系统性失误和疏忽。
数几千名来自孟加拉国、巴西、智利、危地马拉、印度、哥伦比亚、韩国、黎巴嫩和罗马尼亚的儿童通过非法手段被带到瑞士,而这些不法手段包括贩卖儿童、伪造证件以及关于其身世来源的信息遗漏缺失。这些跨国收养往往没有得到被收养人亲生父母的书面同意。例如在智利和巴西,迄今就已有多起伪造儿童出生证明的案例被赫然记录在案。
2016年,中国政府废止长久以来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这意味着自当年起,中国的已婚夫妻可以生育两个子女。
在1979年至2015年中国实施独生子女政策期间,超过16万名中国儿童被他国家庭跨国收养,以作为控制该国人口增长和减少贫困的措施之一。
2024年9月,中国政府宣布除血亲收养子女或继子女这种少数例外情况,今后不再允许外国人收养中国儿童。
中国在跨国收养政策上的调整可能出于多方原因的考量。中国政府提出要与《海牙公约》保持一致,而该公约优先考虑国内收养,然后才允许跨国收养。中国早于2005年便已经加入该公约缔约国之列。
此外,中国当下还面临着严峻的人口危机。该国新生儿出生数量已从2016年的1883万骤降至2023年的902万-这使得政府不愿再让外国家庭收养中国儿童。
或许还有一个原因:据英国《卫报》报道,多年来,美国家庭已从中国领养了82674名儿童,在所有领养国中当属首位。“中国共产党意图利用儿童作为更广泛的地缘政治游戏中的棋子,”一家美国媒体如是分析道。倘若果真如此,那么中国对待跨国收养政策的态度就像俄罗斯一样,成为了两国关系中的一枚“外交筹码”。
“总会存在漏洞”
联合国儿童权利委员会(Committee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的菲利普·雅费(Philip Jaffé)向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坦言,跨国收养禁令的实施,并不意味着能就此彻底杜绝涉外收养。“你不能就这样贸然地把一个孩子从国外带回来,但这种跨国收养行为仍将一如既往地继续下去-瑞士法律并不涵盖每个国家的情况,就像女性捐赠卵子的权利一样。在瑞士,此类行为借助于禁令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遏制的。但没有什么能阻止一名女性远赴西班牙、通过其他方式怀孕。”
与此同时,他还认为这项禁令未免有些“虚伪”。“当我们现如今(每年)只有区区30例跨国收养案例时才开始将禁止跨国收养摆上议事日程,而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们却有上千例跨国收养。”

“总会存在漏洞、有机可乘的,”雅费表示,“我们获悉有些孩子出生于加利福尼亚,由第三方借助于代理孕母所生,而在那里已经形成了一套公开且合法的程序雇佣代理孕母产子。一对年逾七十的夫妇带着他们(在加利福利亚)合法收养的婴儿来到瑞士。在边境,你几乎无能为力。你无法把孩子从他们身边带走。你也不可能把这对夫妇送回加利福尼亚。”

瑞士联邦司法部私法司副司长乔艾勒·席科-昆(Joëlle Schickel-Küng)解释称,终止从国外收养儿童的决策,针对的是“居住在瑞士的准养父母申请收养目前居住在国外的儿童”的情况。
“它不涉及居住在国外、并在其居住国收养孩子,后来举家搬迁到瑞士的人的情况。而涉及国外代孕安排的案例,则通常不会被视为‘跨国收养’,”她告诉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
国际收养的阴暗面
考虑到严重违规行为,部分欧洲国家已经明确终止了跨国收养。在很多案例中,儿童以虚假借口被从亲生父母身边带走,而中介和相关官员则从中大肆收取非法酬金。
“跨国收养涉及的金钱数额如此庞大,以至于几乎没有人是纯粹出于善心而为之。金钱的存在吸引了太多唯利是图、贪婪无度的掠夺者,使得符合道德规范的做法几乎无法实现,”雅费评价道。
在他看来,这一切都归咎于腐败或腐败所带来的风险,正是腐败,使得跨国收养过程能否真正做到清廉循规变得高度不确定。“这正是《海牙公约》致力于解决的问题。虽然《海牙公约》在一些国家具有相对更强的效力-譬如它在巴西的效力就要比在白俄罗斯或秘鲁大得多,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海牙收养公约》(即《跨国收养方面保护儿童及合作公约》,Convention on Protection of Children and Co-operation in Respect of Intercountry Adoption)旨在维护跨国收养儿童的权益,于1995年正式生效,但迄今为止仍有许多国家未批准加入该公约,这无疑凸显了跨国收养监管方面的漏洞。瑞士已于2005年加入该公约。
今年1月,儿童权利委员会针对秘鲁的儿童权利状况进行了审查:该国平均每个月大约有700至800名年龄介于12-17岁之间的未成年人无故失踪。“你只能凭借想象去猜测他们的遭遇,”雅费说,“最终,有的孩子被发现死亡,有的被贩卖,有的遭受过性虐待,还有的在可疑的情况下被收养。在一个不重视儿童保护、对此类问题视而不见的国家,我们永远无法保证该国的收养行为是在遵循道德准则的情况下进行的。”
虚假理由
2024年,荷兰政府开始叫停其公民从国外收养儿童,原因是2021年的一份极具批评性的报告揭露了多起跨国收养中的违规行为。尽管仍处于办理状态中的收养案例依然可以继续推进、直至达成,但荷兰计划在2030年之前逐步取消国际收养。
丹麦也于2024年决定终结跨国收养,因为该国唯一提供跨国收养服务的机构-丹麦国际收养组织(Danish International Adoption)停止相关业务。起因是一份报告批评该组织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期间从韩国将大量儿童领养至丹麦属系统性非法行为。
在挪威,一桩重大的收养丑闻揭露了来自韩国和厄瓜多尔的儿童被以虚假理由从亲生父母身边带走,并通过伪造的文件被卖到西欧家庭。尽管已出现建议暂停跨国收养的声音,但政府依然决定在调查期间准允继续收养。
2023年,比利时的佛兰德斯地区叫停了所有新提交的国际收养申请,原因是收到举报称从埃塞俄比亚、冈比亚、海地和摩洛哥收养儿童的过程中存在失职不法行为,其中甚至包括多个被收养儿童并非由其亲生父母自愿放弃的案例。
2023年,英国政府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在从柬埔寨、埃塞俄比亚和尼日利亚的跨国领养中发现了贩卖儿童和财务不端行为的证据,譬如胁迫生母放弃孩子以及孤儿院收取安置费。埃塞俄比亚已于2018年开始禁止跨国收养。
收养中的强权打压
针对上述情况,各国相继实施了更为严格的法规或限制措施,以回应各界对跨国收养过程中贩卖、虐待儿童或违反道德规范的担忧与质疑。
另一方面,部分被收养儿童的原籍国出于政治原因,开始陆续施行跨国收养禁令,有时甚至将其作为外交谈判的工具或是针对西方国家的一种打击报复手段。
这一切都始于1989年去世的罗马尼亚独裁者尼古拉·齐奥塞斯库(Nicolae Ceaușescu)。他生前痴迷于提高该国新生儿出生率,禁止国民堕胎,甚至将孕育中的胎儿称为“国家财富”。这导致约10万名罗马尼亚孤儿生活在惨无人道的环境中。在齐奥塞斯库死后,德国《明镜》杂志的记者记录下了被遗弃、患病和营养不良的儿童所处的骇人听闻的生活境地。
1990年,罗马尼亚解除了堕胎禁令,并开放绿灯允许跨国收养。在最初的三个月内,近1500名罗马尼亚儿童被送到国外的新家庭-然而领养过程却并未遵循正规适当的程序。
2004年,作为罗马尼亚随后加入欧盟的一个先决条件,该国政府下令终止了跨国收养。

相关内容
我们关于外交事务的时事通讯
以禁止跨国收养作为对制裁的回应
自2013年1月1日起,俄罗斯开始正式施行《季马·雅科夫列夫法》(Dima Yakovlev Law),禁止美国公民领养俄罗斯儿童。该法以一名因美国养父母疏忽而不幸离世的俄罗斯男孩的名字命名。它的通过,被视为俄罗斯针对美国《马格尼茨基法案》(Magnitsky Act)的回应。依据《马格尼茨基法案》,美方可针对其认定的应对俄罗斯侵犯人权行为负责的个人实施制裁。
据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主席维亚切斯拉夫·沃洛金(Vyacheslav Volodin)称,自1993年以来,已有超过10万名俄罗斯儿童被外国人收养。
就在几年前,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发现跨国收养可以被当作一种政治手段。于是他在2022年签署了一项法律,禁止外国人在俄罗斯使用代孕服务。
2023年,禁止职业医师从事性别重置手术、禁止民众更改官方身份文件上的性别、禁止变性群体领养儿童的法案在俄罗斯生效,这也阻止了已改变性别的外籍人士收养俄罗斯儿童。
2024年,俄罗斯进一步收紧针对外国人的跨国收养规定。任何允许通过医疗程序变性,或允许没通过医疗程序就转换证件上性别信息的国家公民,自此不能再收养俄罗斯儿童。这一禁令同样也适用于瑞士。
俄罗斯立法者认为,新规将保护被跨国收养的俄罗斯儿童免于在其他国家接受性别转换。根据LGBTQ+(女同性恋者、男同性恋者、双性向者、跨性别者与酷儿)权利的在线出版物Equaldex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目前,包括伊拉克、沙特阿拉伯或阿富汗等约90个国家明令禁止性别转换。

”利用挟持儿童作为抵御的挡箭牌和人肉盾牌,是恐怖分子的惯用技俩-不仅恐怖分子,普京政权也同样这么干,“反对俄罗斯收养禁令的俄罗斯前政治犯和政治活动家弗拉基米罗维奇·卡拉-穆尔扎(Vladimir Kara-Murza)告诉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自2012年以来,这一直是俄罗斯当局的官方国策。”
卡拉-穆尔扎认为这是弗拉基米尔·普京留下的“遗产”。”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历史教科书中,围绕普京时代的章节也将指出:作为对西方针对俄罗斯腐败官员实施制裁的回应和反击,克里姆林宫对西方施以报复,而报复的对象则是它自己的孤儿。这无疑是对这个政权最具说服力的道德谴责,“他表示。
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尽管俄罗斯已明令禁止跨国收养,但自其对乌克兰发动战争以来,俄罗斯当局一直在针对乌克兰儿童不断实施诱拐绑架、非法驱逐以及将其送人领养。

萨拉·麦卡锡(Sarah McCarthy)是一位纪录片导演,她拍摄的电影探讨了普京政权领导下俄罗斯儿童的命运。麦卡锡镜头下的《爱的暗物质》(The Dark Matter of Love)记录了在普京为应对美国制裁而实施跨国收养禁令之前,最后一批被美国家庭收养的俄罗斯儿童之一的经历。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现如今正有两万名乌克兰母亲被迫与她们的儿女分离,”在日内瓦,这位导演在准备放映她的电影《雨后》(After the Rain)时告诉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儿童不是用来交换领土的筹码。”
(编辑:Balz Rigendinger/ts,编译自英文:张樱/ xy)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