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季发生的事故多于冬季。
KEYSTONE/© KEYSTONE / CHRISTIAN BEUTLER
瑞士阿尔卑斯登山俱乐部(Swiss Alpine Club, SAC)表示,去年在瑞士阿尔卑斯山地区因山难丧生的114人中,近三分之二来自其他国家,这一比例高于往年。
此内容发布于
点击这里,订阅瑞士资讯swissinfo.ch时事通讯(Newsletter),迅速、深入互动地了解瑞士第一手新闻资讯。
该俱乐部在一份新闻稿中特别强调,该数据并不包括滑翔伞、速降、低空跳伞和山地自行车等极限运动的爱好者。114人的死亡人数比2022年(山区遇难109人)略有增加,但比2021年的131人有大幅减少。
相比女性死亡人数32人,男性为82人,占死亡人数的绝大多数。21岁-40岁年龄组也是遇难的主要年龄段。在导致死亡的事故中,徒步居首位,遇难者达51人。其次是登山(29人),滑雪(11人)和野外滑雪(7人)。
阿尔卑斯登山俱乐部认为,后两项运动死亡人数之所以减少,是由于2022年和2023年冬季少雪,人们上山次数也相应减少。相反,夏季怡人的气候吸引了许多高山运动爱好者。该俱乐部也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好的夏季。
2023年,外籍遇难者人数达到近年来的历史峰值。去年,共71名外国人在瑞士的山中丧生,占遇难人数的62%,而十年来外国人的平均死亡人数为45人,占比38%。到目前为止,德国和意大利人占比最多,分别为21%和17%。
此外,据登山俱乐部透露,2023年在瑞士阿尔卑斯山和汝拉山,需要救援的遇险人员约3500名,少于往年。
瑞士阿尔卑斯登山俱乐部的如上分析结合了瑞士空中救援组织Rega,瑞士高山救援组织(Swiss Alpine Rescue, SAS),瓦莱州救援组织(Valais Cantonal Rescue Organization, OCVS)等多个活跃在山地救援领域的组织所提供的数据。
相关内容
约68000名乌克兰难民生活在瑞士
此内容发布于
自俄乌战争爆发三年以来,约6.8万名乌克兰难民目前以S类保护身份在瑞士居住。
更多阅览 约68000名乌克兰难民生活在瑞士
相关内容
瑞银是核武器制造商的主要非美国投资者之一
此内容发布于
一份最新报告显示,资助主要核武器制造商的金融机构数量正在减少,但瑞士的瑞银集团(UBS)却是该产业全球前30大投资者之一。
更多阅览 瑞银是核武器制造商的主要非美国投资者之一
相关内容
瑞士器官移植:心脏体外存活时间新纪录
此内容发布于
近日瑞士一家医院为一名患者成功完成心脏移植手术。但此次手术的不同寻常之处在于,这家医院在成功让这颗心脏体在外存活了长达12个小时,创下了欧洲纪录。
更多阅览 瑞士器官移植:心脏体外存活时间新纪录
相关内容
瑞士政府寻求更大的武器出口自主权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议会即将就一项关于放宽武器出口授权的法律修正案进行表决,以决定政府是否应在特殊情况下获得更大的决策空间。
更多阅览 瑞士政府寻求更大的武器出口自主权
相关内容
游客交通罚单不缴?瑞士政府考虑国际追责措施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面临外国游客不缴停车罚款及其他交通违法罚款的问题,近日瑞士政府已同意对此展开调查,并考虑采取应对措施。
更多阅览 游客交通罚单不缴?瑞士政府考虑国际追责措施
相关内容
规划子女未来财富:瑞士家长信赖储蓄,而非投资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的家长多有为子女存钱的习惯,而他们主要选择开设储蓄账户的方式。
更多阅览 规划子女未来财富:瑞士家长信赖储蓄,而非投资
相关内容
“100%可回收”成空话,On昂跑公司被指虚假环保宣传
此内容发布于
近日瑞士法语区消费者事务办公室对运动品牌On昂跑提起法律诉讼,指控该品牌涉嫌“环保洗绿”(greenwashing)。但On昂跑公司坚决否认相关指控。
更多阅览 “100%可回收”成空话,On昂跑公司被指虚假环保宣传
相关内容
中国外交部否认瑞士关于藏人与维吾尔人的报告
此内容发布于
中国外交部周四(2月13日)否认了瑞士政府的一份报告。该报告称中国正在打压生活在瑞士的藏族和维吾尔族群体。中国外交部表示,这份报告的内容纯属“错误信息”。
更多阅览 中国外交部否认瑞士关于藏人与维吾尔人的报告
相关内容
瑞士政府报告:藏人和维吾尔人或被中国施压监视同胞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政府周三(2月12日)发布的一份报告称,生活在瑞士的藏族和维吾尔族群体可能正受到来自中国的压力,中方鼓励他们暗中监视同胞并收集情报。
更多阅览 瑞士政府报告:藏人和维吾尔人或被中国施压监视同胞
相关内容
移民问题引发分裂,瑞士社会凝聚力受挑战
此内容发布于
根据索托莫研究所(Sotomo)的一项调研,三分之二的瑞士人认为国内的社会凝聚力“较弱”,甚至有83%的受访者感到社群意识正在下降。
更多阅览 移民问题引发分裂,瑞士社会凝聚力受挑战
阅读更多
相关内容
不识水性,不要来瑞士游泳
此内容发布于
自从有人类开始,水就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起初人们满足于在水里洗洗涮涮泡泡,曾经有一段时间泡澡被视为“伤风败俗”,…
更多阅览 不识水性,不要来瑞士游泳
相关内容
年轻男性更易在瑞士溺水
此内容发布于
印度尼西亚总统候选人里德万·卡米尔(Ridwan Kamil)的儿子埃默里尔·穆塔兹(Emmeril Mumtadz)在伯尔尼阿尔河中的溺水身亡引起了国际关注和批评。而他只是每年在瑞士自然水域中溺水的众多人之一。
更多阅览 年轻男性更易在瑞士溺水
相关内容
过度旅游 – 瑞士网红小村的成功之殇
此内容发布于
在许多人看来,劳特布龙嫩村(Lauterbrunnen)就是现实版的明信片风景。瀑布、悬崖、经典的山村景致...... 这里的一切在社交网络上被大量分享,令小山村短时间内名声大噪。
更多阅览 过度旅游 – 瑞士网红小村的成功之殇
相关内容
瑞士还在等待中国游客的到来
此内容发布于
对瑞士旅游业来说,2023年不会是中国游客的大回归年。尽管年初,中国解除了防疫状态,开放了边境,但瑞士业界对中国游客迅速回升的希望仍然落了空。
更多阅览 瑞士还在等待中国游客的到来
相关内容
死亡谷:瑞士人对待极限运动的态度是否过于宽容?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每年会迎来成千上万爱好极限运动的游客,但对其中一些人而言竟是踏上了一条不归路。为什么有观点认为,禁绝此类运动会令情况进一步恶化?
更多阅览 死亡谷:瑞士人对待极限运动的态度是否过于宽容?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