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那边的萧条
自1936到1938年,瑞士摄影师安妮玛丽·施瓦岑巴赫多次前往美国,记录下了那场大萧条。让我们把目光投向精选的时光档案。
美国式的自由滋生了腐朽的果实,自1929年进入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以来,这个国家用了逾10年的时间,才逐渐恢复过来。安妮玛丽·施瓦岑巴赫(Annemarie Schwarzenbach)正是在30年代进入美国,看到了它的摩天大厦和种种风光。她的镜头撷取的依然是人和人们的故事,诞生的却是充满社会批评意识的笔记和图片。
1936年她在纽约跟踪拍摄富兰克林·罗斯福再次参选,第二年又和美国女记者、摄影师Barbara Hamilton-Wright乘上福特轿车走访了南部地区。用一台禄来福来(Rolleiflex)照相机,她记录下了监狱、棉花农场、工厂和工人们的镜头。“长期期盼、希望拥有更好生活的美国梦,也投下了阴影,且越往南走阴影越大”,施瓦岑巴赫在她的报道《诺克斯维尔(Knoxville)的阴影》中写道。
借施瓦岑巴赫逝世75周年之际,2017年11月15日瑞士文学档案馆精选逾3000幅她的遗作,进行了数字化处理并向公众开放。在遗作清单(德)外部链接和维基共享(英)外部链接中均可见到。这里是她的摄影路线,以及远东之旅。
请跟随我们的“#瑞士历史影像”(#swisshistorypics),踏着施瓦岑巴赫的足迹,在黑白光影的痕迹中,看向过往和世界上不同的角落。
(翻译:宋婷)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