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當災難警報響徹瑞士

2019年,蘇黎世州Stallikon鎮的一所民房屋頂上,工人把1984年產的氣動警報器替換成了新式電子控制警報器。
2019年,蘇黎世州Stallikon鎮的一所民房屋頂上,工人把1984年產的氣動警報器替換成了新式電子控制警報器。 KEYSTONE

在靜謐安寧的瑞士,如果突然聽到警報聲大作,請先想一下:今天是不是二月的第一個星期三?如果是,便無需驚慌:這只是瑞士每年例行的防空警報試鳴-遍布瑞士全國的7200個警報裝置會在這一天被同時拉響。但如果不是演習,是真的災難來襲,你知道該怎麼做嗎?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相关内容
时事通讯:瑞士媒体里的中国

相关内容

时事通讯:瑞士媒体里的中国

如果你订阅了我们的《瑞士媒体里的中国》时事通讯,每周四你会在你注册的信箱中收到一封免费电子邮件,内容是过去一周瑞士主要媒体关于中国报道的摘要。如果你想了解瑞士媒体对中国大事件的解读,现在就点击订阅。

更多阅览 时事通讯:瑞士媒体里的中国

第一次經歷警報測試時,突然響起的警報聲讓我十分詬異,也有些驚慌。我故作鎮靜地環顧了一下辦公室,直到看到一位同事看了看表,點了點頭,我才明白過來發生了什麼事。

顯然,我錯過了瑞士媒體關於全國防空警報將於當天下午13:30分響起的提醒,這讓我相當尷尬。可是,直到二十年後的今天,我仍然會在警報響起的最初幾秒鐘感到不安。

「(警報演習時)民眾無需採取任何特殊防護措施。我們對公眾的理解表示感謝。」負責組織防空警報試鳴的聯邦民防局(OFPP)在其網站如是寫到。

以下是聯邦民防局為警報器測試而製作的一版宣傳片-其構思與瑞士藝術家Peter Fischli和David Weiss的經典視頻作品“物之運動”(Der Lauf der Dinge/Le Cours de Choses)有異曲同工之妙:

外部内容

無論是遇到外敵入侵、火箭攻擊、核事故或自然災害(海嘯、火山爆發、龍捲風、地震等),世界上幾乎每個國家都會使用防空警報告知民眾。瑞士有5000個固定警報器和2200個行動警報器,它們構成了世界上最密集的國家民防警報網路之一。

“瑞士-或瑞士的某些地區-隨時可能遭遇自然災害、技術或社會災難以及其他緊急情況,”聯邦民防局警示道,“如果民眾面臨緊急險情,警報器就會被觸發。”

瑞士設有兩種警報器:一種是通用警報信號,針對居民可能面臨的各種威脅;另一種是水情警報,專門為居住在水壩等「擋水結構」下方的居民設置。自2018年起,瑞士警報系統也透過Alertswiss網站,將警報發送到智慧型手機。此外,該網站還會發布其他各種緊急情況資訊。

Alertswiss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提供有關洪水、森林火災等自然災害訊息,並負責對化學或核電站事故以及潛在的恐怖攻擊等危險發出警告。該應用程式可在iOS外部链接安卓外部链接系統上免費下載。

每年二月第一個星期三的13:30,瑞士全國各地都會進行通用警報器的測試。警報器會發出規律起伏的鳴音,長度一分鐘,間隔兩分鐘後還會重複警報。如有必要,警報器的測試可持續到下午2點。通用警報聲音如下:

“Allgemeiner Alarm MP3”. Released: 2002.

同日下午14:00至最晚16:30,水壩附近地區測試會進行水情警報。警報由12次持續20秒的連續低音組成,每隔10秒重複一次。水情警報聲音如下:

“Wasser MP3”. Released: 2002.

據聯邦民防局透露,基本上,99%的警報器都能在測試中正常運作,屬於正常誤差範圍。 瑞士民防警報網路的獨特之處在於:它能同時覆蓋城市和偏遠鄉村。「例如,我們不僅有固定警報器,還有安裝在汽車上的移動警報器。一旦發生險情,配備移動警報器的車輛會在偏遠地區沿著特定路線行進,以確保居民及時獲知情況。」時任民防局資訊主管的丹尼斯·瑞爾(Dennis Rhiel)在2010年接受瑞士資訊時說swissinfo.ch採訪時說。

技術人員在蘇黎世州Stallikon鎮安裝新警報器。
技術人員在蘇黎世州Stallikon鎮安裝新警報器。 Zurich

也有要當真的時候

如果警報響起的時間不是二月第一個星期三的下午13:30,怎麼辦?

如果是通用警報響起,「請透過Alertswiss應用程式或網站,或透過收聽廣播,以了解相關警報訊息。」瑞士聯邦資訊入口網站ch.ch寫到,」瑞士廣播電視集團的各個頻道,以及許多私人廣播電台都會播放當局指示,說明在發生災難或緊急情況時應如何行動。請按照指示行事。」

如果是水情警報,「請立即離開受威脅區域。按照當局的指示行事,並透過Alertswiss應用程式隨時了解情況。」

2007年,當阿勒河(Aare)水位達到危險高位時,伯爾尼州就曾使用過警報器。警報拉響,提醒人們保護財產,遠離河流。2008年,蘇黎世附近的小鎮Adliswil也使用了警報。居民透過收聽廣播得知當地水源有污染,自來水必須煮沸後再飲用。

聯邦民防局意識到,有些人群-例如失聰者-無法直接接受警報信號。還有一些人雖然聽到了警報聲,但由於語言不通而無法獲得必要的資訊。 「因此,鄰里之間互相通報,這一點非常重要。」當局也建議居民在家中常備晶體管收音機和備用電池。

>> 以下是聯邦民防局今年為警報器測試而製作的最新版宣傳片:

外部内容

喇叭,過時了嗎?

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你可能會質疑:警報器是否已經過時?

目前還沒有。

去年11月,瑞士政府表示,希望透過行動電話網路和其他數位管道發送警報,以實現災難預警系統的現代化。例如,區域廣播(又稱小區廣播)技術可以向天線所及範圍內的所有手機發送約500個字元的訊息。儘管如此,聯邦政府表示,瑞士仍將繼續保留傳統的警報系統。

(編輯:Samuel Jaberg,編譯自法文:郭倢/dh,繁體校對:盧品妤)

相关内容

讨论
提问者: 策诺·佐卡泰利

瑞士有哪些“奇葩事”?你想知道吗?

知道吗,在瑞士,养单只豚鼠宠物是违法的!“嗡嗡球”(hornuss)真的嗡嗡响吗?还有,瑞士外交官在埃及意外发现自己曾祖父的木乃伊,这个故事是真的吗?

44
35 留言
查看讨论
相关内容
通讯订阅

相关内容

通訊訂閱

如果你訂閱了我們的電子報(Newsletter),每週你會在你註冊的信箱中收到一封免費電子郵件,內容是瑞士資訊繁體中文版報道。 現在就點擊訂閱。

更多阅览 通訊訂閱

阅读最多
海外瑞士人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