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经历梦想之旅的电车
巴塞尔(Basel)电车车厢的最前端站着一个小男孩,他紧贴车窗的双眼盯着司机的一举一动,像着了魔似的。
让他着迷的是电车复杂的操纵装置,但这部红黄相间的10路电车对热爱纪录的人也具有同样的魔力。
也许这个小男孩并没有意识到,其实他所乘坐的是行程最长的国际电车路线。它全长25.9公里,经过两个国家和瑞士的3个州。
它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Rodersdorf和Dornach,两地都在索罗图恩州(Solothurn)。
“我很喜欢这部电车,因为它行过非常迷人的风景,还穿越了巴塞尔市,在它所经之处的很多地方,都值得你下车游览,”巴塞尔乡村半州公交公司(Baselland Transport)的托比阿斯·艾吉曼(Tobias Eggimann)告诉我。
他表示,自己并非这条电车线路的推销员,尽管这条线路“非常特别”,可它不是旅游景点。
田园风光
“它一路上经过许多博物馆和其它有意思的地方,可人们不能来这里留宿,从这层意思上讲,它算不得旅游景点。”
我在巴塞尔火车总站登上开往Rodersdorf方向的电车,电车由市中心行至市郊、再进入一派田园风光,其速度之快令我感到惊讶。
当电车经过建于14世纪、被护城河与一座浪漫的公园包围着的伯特明根城堡(Castle of Bottmingen)时,你无法不去注意到它的雄伟。它像是在恳求你下车,去走近它欣赏它。
而这就是10路电车的问题,似乎每一站都有值得你下车的理由。
继续前行便到了法国境内靠近边境的Leymen。我身上没带身份证件,所以从车站沿山坡朝村里的金王冠餐馆(Couronne d’Or)走去时,我不免有些战战兢兢。
热烈欢迎
幸亏一路没人拦我,又得到了餐馆老板乌尔斯·鲁斯特尔豪茨(Urs Rusterholz)的热烈欢迎。他是瑞士人,与合伙人伯尔纳特·维伯(Bernhard Weber)一起经营着这家餐馆。
“因为我们住在边境上,而它同时也是文化边境,所以这点很特别……它的纽带就是这部电车。我第一次来看店面时,这部电车是决定性因素,”鲁斯特尔豪茨解释道。
“对我们来说,有这部电车极其重要,因为有它,来吃饭的客人不用自己开车,也不必谢绝饮酒。”
鲁斯特尔豪茨的这家餐馆已经开了18年,主要提供法式餐饮及许多地方特产,客人们来自瑞士、法国和德国。
“我们这儿的葡萄酒除了两种外,其它都产自法国,这两个例外一个产自德国南部,另一种则产自意大利。”餐馆里没有瑞士葡萄酒,因为他不能买到他想要的品种。
金王冠餐馆最多可容纳100人,它的地理位置也非常好。
“我想如果论环境,这里很优美。同样的价钱我在瑞士几乎找不到这样的店面,但是论业务的话,在瑞士要容易些,”鲁斯特尔豪茨表示。
严格的用工法
“法国有非常苛刻的法规,这使小企业处境艰难,而且我认为法国的用工法相对要严格和繁琐得多。”
在我爬坡去Leymen车站准备回城的时候,一辆法国警车从身边开过,我匆匆忙忙跳上返回巴塞尔的电车。
经过火车站后,电车先后从巴塞尔铁路公司标志性建筑和Schaulager现代美术馆旁开过。前者被称为“铜塔”(Copper Tower),后者则是集公共博物馆、艺术品仓储设施与艺术研究机构为一体的建筑,它们都由当地明星建筑师赫尔佐格(Herzog)和德·梅隆(de Meuron)设计。
Schaulager美术馆馆长西奥多拉·维舍(Theodora Vischer)形容自己是“彻头彻尾的电车爱好者”,这不仅仅因为10路车正好从位于Münchenstein郊区的这座建筑物前开过。
Arlesheim村站是艾吉曼的最爱,你能在那里看到1785年建成的瑞士最大的英式风景园林Ermitage。
“魔力之地”
这里被当地人视作“魔力之地”,人们能够在那里重新充电。“你真的能感觉到活力,”艾吉曼感叹道。
到了终点站Dornach村,不远处的歌德馆(Goetheanum)很值得一去,这是座没有任何直角的建筑物,世界人智学会(Anthroposophical Society)的中心就设在这里。“人智学”一词,对今天的我们而言,就是“对人性的认识”。
在周围走一圈后,又该登上电车返回巴塞尔。你很清楚,阿尔卑斯山中的缆车、大小湖泊上的蒸汽船和瑞士风景的壮美是引来游客的“吸铁石”。
但巴塞尔的10路电车也是瑞士珍贵的小景点之一。
瑞士资讯(swissinfo.ch),Robert Brookes于往返于巴塞尔的电车中
这部红黄相间的电车从乡间驶来,穿越城市的街巷后再驶回乡间。它每年承载的乘客约为1700万人次。
这条线路全长25.9公里,从Rodersdorf行至Dornach,这两座村庄都位于索罗图恩州(Solothurn)。这部电车一路上穿越巴塞尔乡村(Basel Country)和巴塞尔城市这两个半州(Basel City),有一段路线还经过法国。
算上起点和终点,这条线路共停经40个车站,全程用时63分钟。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