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中美AI爭霸:瑞士如何在科技博弈中找到立足點?

隨著聊天機器人“Deepseek”的推出,中國正在挑戰美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主導地位。
隨著聊天機器人“Deepseek”的推出,中國正在挑戰美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主導地位。 Robin van Lonkhuijsen / Keystone

拜登政府對中國及其他國家實施了晶片限制,美國與中國這兩個科技超級大國展開日益激烈的AI競爭。在一個日益由AI主導的未來中,瑞士這個以中立著稱的國家,能否成為關鍵的調解者,甚至引領全球數位信任體系?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相关内容
时事通讯:瑞士媒体里的中国

相关内容

时事通讯:瑞士媒体里的中国

如果你订阅了我们的《瑞士媒体里的中国》时事通讯,每周四你会在你注册的信箱中收到一封免费电子邮件,内容是过去一周瑞士主要媒体关于中国报道的摘要。如果你想了解瑞士媒体对中国大事件的解读,现在就点击订阅。

更多阅览 时事通讯:瑞士媒体里的中国

人工智慧(AI)已成為中美競爭的新戰場。隨著被認為在性能上與ChatGPT相當的聊天機器人“Deepseek”的推出,中國展示了其利用較少資源和更高效率與美國科技巨頭競爭的能力,從而挑戰了美國的技術主導地位。

塔夫茨大學弗萊徹學院(Tufts University’s Fletcher School)全球商業學部院長、人工智慧專家巴斯卡爾·查克拉沃蒂(Bhaskar Chakravorti)解釋了這場競爭的影響、地緣政治升級的風險,以及瑞士等中立國家在這日益複雜的局勢中可能發揮的作用

瑞士資訊swissinfo.ch:在一家中國新創公司發布“Deepseek”之後,中美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競爭變得異常激烈。這種情況是預料之中的嗎?

巴斯卡爾‧查克拉沃蒂是塔夫茨大學弗萊徹學院全球商業學部院長,同時也是人工智慧領域的專家。
巴斯卡爾‧查克拉沃蒂是塔夫茨大學弗萊徹學院全球商業學部院長,同時也是人工智慧領域的專家。 Bhaskar Chakravorti

巴斯卡爾·查克拉沃蒂:是的,絕對如此。最近幾週發生的許多事件並不令人意外。原因在於,一旦某些資源(如運算晶片)受到限制,人們就會變得極具創造力,設法用更少的資源做到更多。正如人們常說的,需求是創新之母。

“Deepseek”的最新進展並非突發之舉,而是中國自2023年以來持續研發與累積的成果。這款中國聊天機器人以更低的成本展現了卓越的性能,並且所需算力和能耗比美國模型更低。

這表明,儘管拜登政府對中國及其他國家實施了晶片限制,但仍然可以在無法獲得最先進處理器的情況下開發出高級人工智慧系統,這一點動搖了美國的技術霸主地位。

中國是否證明自己可以真正與美國競爭人工智慧主導地位?該國能夠依靠哪些手段來實現這一目標?

是的,中國已經證明自己可以成為美國的強勁競爭對手,它依靠開源人工智慧模型,甚至借助那些將在全球範圍內使用的專有模型,同時利用其龐大的科技人才庫和高技能工程師。中國的人工智慧生態系統也享有政府的強大支持。

美國的科技產業在川普政府領導下也將獲得國家的大力支持:總統已經宣布將在人工智慧發展方面投資5’000億美元。川普正在將對中國的對抗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那麼,在人工智慧領域,我們是否會看到中美競爭的升級?

我認為,圍繞人工智慧系統開發資源的競爭將會不斷升級,例如高效能晶片、超級電腦、雲端運算基礎設施、科技人才以及存取廣泛的資料資源等。我們將看到一種競爭趨勢,即各方試圖阻止對手獲得這些關鍵資源。

我最擔憂的是,這些技術能力將會在多大程度上被用於軍事和國家安全,以及我們能否建立足夠的安全防護措施,在保護資料的同時確保合理訪問,例如美國能否訪問中國的數據,或中國能否存取美國的數據。這種情況增加了全球的安全漏洞,因為正如我們所知,人工智慧模型甚至可能執行一些完全超出人類控制的惡意行為。

如果這些行為得到了國家的支持,情況可能會變得更糟。在西方,我們一直被教育不要信任中國政府。但現在,我們已經到了甚至無法完全信任美國政府的地步。因此,這不僅是美國和中國的問題,而是全球都面臨的危險局勢。

目前中國是否處於有利地位?它是否證明了可以用更少的資源、更少的投資和更少的高性能晶片來推進人工智慧發展?

是的。中國已經展示了其效率優勢:在資源極其有限的情況下,它仍然成功開發了一個與昂貴的美國人工智慧模型相媲美的系統。

此外,中國在人工智慧監管方面也比美國走得更遠。目前,美國在這一領域並沒有統一的國家政策,而是各州各自製定不同的法律法規,導致政策碎片化,缺乏全國性戰略。美國國會在這方面毫無進展,在新政府領導下,幾乎不可能看到任何突破。

我們能信任北京政府監管下開發的人工智慧系統嗎?

這正是關鍵問題所在:西方國家不信任中國的政策和法規。例如,目前仍然不清楚:中國有哪些具體的資料保護政策?是否有機制防止中國政府乾預AI模型的輸出結果?數據來源是什麼?如何儲存和使用這些數據?

中國的人工智慧系統因此包含許多讓人焦慮和警惕的因素。我們已經看到,類似的擔憂存在於華為存取用戶資料的爭議,以及近期美國對TikTok資料安全問題的討論。因此,中國在品牌形象方面存在著信任危機,西方的擔憂並非毫無依據。

另一方面,如果中國的人工智慧系統不僅功能強大,而且成本更低,人們仍然可能願意使用它們。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TikTok:儘管有大量關於資料安全的爭議,它仍然在美國擁有1.7億用戶。最終,用戶更關心的是技術是否有趣和實用,而不一定關注它的開發來源。因此,人工智慧領域的競爭仍然是開放的。

瑞士在這局勢中扮演什麼角色?你認為美國政府為何將其排除在可自由獲得最先進晶片的「信任國家」名單之外?

我認為,美國政府更傾向支持與自己利益一致的國家。瑞士不是北約成員國,並且一直保持中立,因此被認為既可能親美,也可能親中,甚至可能在全球事務中採取獨立立場。

例如,印度也被排除在名單之外,原因非常明確:它與俄羅斯關係密切,並聲稱自己是“非結盟國家”。美國對瑞士的中立立場也有類似的擔憂。

正因為瑞士的中立性,它是否可以在這場東西方的科技戰爭中扮演調解者的角色?

是的,我認為瑞士可以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如我所說,全球數位生態系統的核心問題是信任。為了建立信任,一個可行的方案是在一個國際社會普遍信任的國家設立全球數位信任中心。

瑞士作為這一角色的候選國是合乎邏輯的,因為它的中立性以及其作為聯合國等政府間組織東道國的歷史地位。此外,瑞士已經設立了一個機構來促進數位領域的信任。瑞士數位倡議(Swiss Digital Initiative)創立了“數位信任標籤”(Digital Trust Label),這是全球首個針對數位服務可信度的認證機制。

然而,瑞士並不是唯一可以承擔這角色的國家。新加坡是一個直接競爭對手,它是一個高度數位化的國家,並且在地理位置上同時靠近中國和美國。此外,其他一些國家,尤其是中東地區,也可能有類似的雄心。例如,我想到杜拜或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因此,瑞士並非唯一的候選國,而是需要面對多個競爭對手的挑戰。

(編輯:Veronica De Vore/編譯自英文:樊樺/dh,繁體校對:盧品妤)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