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垃圾回收:瑞士為什麼沒有做到最好?

在瑞士,91%的鋁製易拉罐和83%的PET塑膠瓶被回收了。
在瑞士,91%的鋁製易拉罐和83%的PET塑膠瓶被回收了。 SALVATORE DI NOLFI/© KEYSTONE / SALVATORE DI NOLFI

瑞士是歐洲城市垃圾回收率最高的國家之一-至少是鋁和玻璃製品的回收。 但同時,瑞士的大部分塑膠廢物都被送去焚燒。一項新議員動議旨在扭轉這一趨勢。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訂閱我們的時事通訊電子報(Newsletter),每週您會在您註冊的信箱中收到一封免費電子郵件,內容是瑞士資訊繁體中文版報導。請擊點這裡,現在就訂閱。

在瑞士,家庭和小型企業中產生的垃圾約達到每年600萬噸。這意味著,瑞士人均每年產生671公斤的都市垃圾外部链接(2022年數字),是世界上人均垃圾產生量最高的國家之一。根據聯邦環境辦公室的數據顯示,有一半多的垃圾被分類收集並回收。這一比例在歐洲位居前列。

而其他垃圾-尤其是絕大多數的塑膠廢棄物-在瑞士卻最終都被送進了焚化爐。

我們以此文為您介紹瑞士垃圾回收的現狀,以及改善垃圾管理的努力。

鼓勵循環利用的垃圾袋稅

瑞士是城市垃圾回收的先驅國家。從1990年代就開始徵收垃圾袋稅,從而達到鼓勵人們回收垃圾的目的。

「分類收集已成為一種強有力的社會規範,」瑞士垃圾回收統合協會Swiss Recycle的循環經濟項目負責人Jasmine Voide指出,「30年來,瑞士人均垃圾收集和分類量成長了一倍。」

如今,瑞士藉由回收和堆肥途徑處理了52%的都市垃圾。而歐洲垃圾回收的領先國家斯洛維尼亞、德國和奧地利則實現了超過60%的回收率。就連義大利的垃圾回收率也接近57%,高於歐洲平均(46%)。

外部内容

幾乎所有玻璃瓶都被回收

如果將不同材料分開統計,回收率數字還會提升:紙張和硬紙板的回收率為80%,PET塑膠飲料瓶的回收率為83%,鋁製易拉罐91%,玻璃瓶97%。

回收這些廢棄物的資金來自包含在商品售價中的 「垃圾處理稅」(taxe d’élimination)。例如,一個PET塑膠瓶的稅價為1.8分錢。

「這使我們能夠在瑞士建立起瓶收集、分類和回收的封閉循環,」Jasmine Voide解釋說,「我們從一開始就可以分別回收PET瓶和易拉罐,那時候,這種做法在其他地方尚未出現 。」

而在德國、荷蘭和斯堪的納維亞國家,押金制度則非常普遍。顧客在購買塑膠水瓶或啤酒罐時,要支付10到25分錢的附加費,當容器被退回商店時,附加費會退還給顧客。

外部内容

來自垃圾的熱能和電能

那另一半最後被丟進垃圾桶的城市垃圾是什麼呢?聯邦環境局的最新調查顯示,其中20%以上的垃圾可以回收,該調查每10年對垃圾袋中的廢棄物進行一次分析。可見,城市垃圾的回收潛力依然很大。

瑞士從2000年起就禁止將都市垃圾丟棄到垃圾掩埋場。食物垃圾、複合材料、包裝和其他生活垃圾都被運送到能源回收廠焚燒。焚燒產生的熱量被輸送到區域供熱網路或用於發電。

外部内容

大部分塑膠被焚燒

上述高比例的回收數字反映的僅是部分現實。實際情況是,瑞士在回收方面仍有許多工作要做,尤其是塑膠製品的回收。

據總部設在瑞士的國際組織-海洋關懷組織OceanCare稱,瑞士是世界上人均塑膠消耗量最高的國家之一。

每年,瑞士家庭、農業和工業中產生的塑膠垃圾達到79萬噸,其中得以回收的比例不到10%。 另外超過85%的塑膠廢棄物與都市垃圾一起在垃圾焚化爐或水泥廠被焚燒。

由此產生的一個結果是:需要生產更多的塑膠來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這就意味著要繼續開採化石燃料。塑膠的原料是石油和甲烷,其生產過程會產生更多的廢氣排放。更不用說,一部分塑膠垃圾最終會進入大自然,污染湖泊和河流。

「在處理塑膠垃圾方面,瑞士是歐洲排名最靠後的國家。」OceanCare組織主席Fabienne McLellan表示。根據歐洲塑膠產業協會的報告顯示,瑞士塑膠包裝的回收比例為28%,遠低於德國、西班牙和挪威(回收比例超過40%),以及義大利、奧地利和英國(逾30%)。

外部内容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與Visual Capitalist聯合發表的報告(2023)外部链接顯示,世界各國每年產生約3.5億噸塑膠垃圾,相當於超過1,000萬輛滿載的垃圾車。這些垃圾中只有一小部分能被回收利用,流入全球貿易的則只有2%。

而塑膠垃圾也一直是跨國交易的對象。2017年之前,全球垃圾進出口量最高時達到1,500萬噸,而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塑膠垃圾進口國之一,2016年進口量接近900萬噸。中國進口的塑膠主要用於製造業。

2017年,中國對24種可回收垃圾頒布了進口禁令外部链接。官方文件中寫到:「過去有一部分進口原料的固體廢物在彌補國內資源短缺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暴露出不少 問題。」

隔年,中國塑膠垃圾進口量在一年內斷然下降了95%以上。世界塑膠垃圾進出口貿易額也隨之出現顯著下跌。

目前,歐洲的塑膠垃圾出口量接近400萬噸,佔世界貿易量的近80%。德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塑膠碎片和廢棄物出口國,出口量為8.54億公斤,排行第二和第三的國家分別是日本和美國。

同時,馬來西亞和土耳其則是世界上最大的塑膠垃圾進口國。

資料來源:世界經濟論壇網站、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政府網

塑膠回收為何如此少?

回收塑膠並非易事。塑膠是一種極為多樣化的材料,例如,製造保鮮膜和塑膠便當盒會用到聚乙烯,優格罐中有聚苯乙烯,而製作塑膠瓶蓋則會使用聚丙烯。 很多日常用品都是由不同材質的塑膠製成的。 塑膠中的化學添加劑或色素使回收變得更加複雜。

在瑞士,塑膠不像玻璃瓶或PET飲料瓶(PET也是塑膠的一種,但符合國際生產標準,可以回收)那樣需要繳納垃圾回收稅。 在瑞士,既沒有回收塑膠的法律義務,也沒有國家範圍的回收系統。

大量塑膠被用來製作外帶食品的包裝。
大量塑膠被用來製作外帶食品的包裝。 CHRISTIAN BEUTLER/© KEYSTONE / CHRISTIAN BEUTLER

塑膠回收工作通常由地方當局和私營部門負責。例如,瑞士塑膠回收商協會就在多個城市設立了回收點。2022年,該協會收集了約9500噸塑膠便當盒、洗滌劑瓶和其他塑膠垃圾。其中約一半得以回收再利用。

代表瑞士塑膠產業利益的Kunstoff.swiss協會認為,問題不在於收集,而在於下一節。據該協會副主席Patrick Semadeni解釋說,瑞士沒有足夠的分類和回收能力來處理收集到的所有廢棄物。目前,瑞士收集的大部分塑膠是經由德國、奧地利和義大利的工廠來處理的。

但這種情況很快就會改變。情況得以推進的一個主要原因是議會兩院通過了一項呼籲瑞士回收更多塑膠的議員動議。瑞士政府因此受命採取必要措施,以在全國範圍內分類收集塑膠垃圾中的可回收部分。

中國:

2020年,中國在46個重點城市進行首批垃圾分類試點,生活垃圾分類小區覆蓋率已達86.6%,生活垃圾平均回收率為30.4%,廚餘垃圾處理能力從2019年的每天3.47萬噸 提升到2020年年底的每天6.28萬噸。

生活垃圾方面,上海、廈門、深圳、北京等一二線城市的垃圾回收率已達37.5%-50%,接近已開發國家水準;2022年,中國城市生活垃圾的無害化處理率達到了99.9 %。

在中國,生活垃圾處理的鏈條分為三段:前端是社區居民按可回收物、廚餘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的四分法分類投放;中端是個人、公司運作的回收運輸及分揀系統;後端是包括焚燒發電、衛生掩埋、生物處理(如堆肥)、再利用在內的垃圾處理設施。

中國尚未建立有效的法律法規、約束政策和經濟誘因機制,政府、居民和企業在垃圾分類中的不同環節缺位明顯。雖然其居民垃圾分類知曉度高達90%,但能夠參與並比較準確完成分類的人群只佔總數的20%~30%,能長時間堅持的人更少。

《「十四五」城鎮生活垃圾分類與處理設施發展規劃》中提出的目標是,至2025年底,全國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60%左右。

資訊來源:清華大學網站外部链接證券時報網外部链接

台灣:

台灣的垃圾回收主要分為一般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廚餘垃圾三大類。

普通垃圾不可回收,將直接拉到焚化廠焚燒。可回收垃圾包括塑膠、玻璃、紙製品、金屬、泡沫等。廚餘是指一般家庭產生的有機廢棄物,如水果皮、菜葉、過期食品、茶葉渣、咖啡渣等,廚餘垃圾依處理方式不同還會細分為生廚餘及熟廚餘。

普通垃圾燃燒後最後產生的飛灰可送到煉鋼廠以及水泥廠作為原料,底渣則可用來做管溝回填,或是當作鋪路的材料。廚餘依處理方式可再細分為生廚餘及熟廚餘,生廚餘將用來堆肥,熟廚餘將送到養豬場餵豬。

台灣很多城市還實行隨袋徵收政策。收費垃圾袋由台灣各地環保部門制定的,由可降解塑膠製成,上面印有專門標誌。

資訊來源:清華大學網站外部链接

德國:

德國生活垃圾分類,通常為「三桶模式」或 「五桶模式」。

三桶指的是:黑色或灰色垃圾桶, 黃色垃圾桶和棕色有機垃圾桶。黑色或灰色垃圾桶用於存放不能回收的剩餘垃圾;黃色垃圾桶用於存放包裝廢棄物,包括:鋁薄包裝廢棄物、塑膠包裝廢棄物(含輕質塑膠及各種塑膠包裝物)、 金屬容器、複合包裝材料(2019 年,德國人均收集了72 公斤包裝廢棄物);棕色垃圾桶用於存放有機垃圾等可以用來製作有機堆肥的垃圾。

五桶是指在此基礎上,增加了藍色桶用於收集廢紙;白色或綠色桶用於收集無色和有色玻璃。

自2015年以來,德國要求易降解有機垃圾強制分類。2015年,德國共收集了1,385萬噸易降解有機垃圾,其中457萬噸來自居民投放的棕色垃圾桶,另外510萬噸來自公園及庭院垃圾;仍有約54%的居民沒有途徑或不願意進行 廚餘垃圾/食物垃圾分類。

2022年,德國生活垃圾產生量與2021年相比減少了約330萬噸(-8.2%),降至3,700萬噸。同年德國人均收集的生活垃圾約438公斤,比疫情期間的2021年減少了近46公斤,比疫情前的 2019 年也少了19公斤。這意味著,德國人均家庭垃圾量降到了2004年以來的最低水準。

資料來源:德國統計局網站(德)外部链接中國生態環境部網站外部链接

美國: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生產國之一。 2018年美國城市垃圾的總產生量為2.924億噸,即每人每天4.9磅。

目前有幾種城市垃圾處理方法,包括掩埋、循環和能源回收。

在都市固體垃圾中,約有6,900萬噸被回收利用,2,500萬噸被堆肥。回收和堆肥率達32.1%。另有1770萬噸廚餘垃圾藉由其他方法進行了管理,例如:動物飼料、生物基材料/生化處理等。此外,近3500萬噸(11.8%)的都市固體廢棄物藉由焚燒實現了能源回收,超過1.46億噸(50%)的都市固體廢棄物被掩埋。

廢棄物管理是美國的一項主要產業。它管理著幾種不同類型的廢物,包括工業廢物、危險廢物和城市固體廢物。經過十年的持續成長,2022年美國廢棄物管理服務的收入超過了1,400億美元。

資訊來源:statista.com外部链接epa.gov外部链接

全國回收系統

RecyPac協會成立於2023年底,其使命是藉由在瑞士全國建立統一的回收系統來推動塑膠循環經濟。該協會的目標是讓從生產商(例如,號召其採用更易於回收的塑膠包裝設計)到回收公司的整個產業鏈參與進來。RecyPac協會得到了瑞士主要零售商和食品製造商(包括雀巢和聯合利華)的支持。

這樣一來,塑膠垃圾的大量收集成為可能。而只有達到了一定規模,回收在技術和經濟上才有可能獲利。Jasmine Voide堅信,全國統一的系統和充足的塑膠將促使企業在瑞士投資回收設施。

RecyPac協會希望在2030年,將回收量提高10倍,塑膠包裝和利樂飲料盒的回收率分別提升到55%和70%。相關垃圾收集工作於今年展開。

「塑膠到底會變成什麼,我們拭目以待。」Jasmine Voide說。

(編輯:Sabrina Weiss,編譯自法文:郭倢/dh,繁體校對:方常均)

相关内容
通讯订阅

相关内容

通讯订阅

如需通过电子邮箱免费订阅时事通讯(Newsletter),请在下方输入您的邮箱地址。

更多阅览 通讯订阅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