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在美国打压下,大型制药公司与中国的联系面临威胁

过去十年间,全球制药公司与中国生物技术公司之间的合作蓬勃发展。(示意图)
过去十年间,全球制药公司与中国生物技术公司之间的合作蓬勃发展。(示意图) Cfoto

由于对国家安全的担忧与日俱增,美国议员正计划对制药公司与某些中国生物科技公司的业务往来增设障碍。瑞士制药集团也无法避免受到影响。

閱讀本文繁體字版本請 點擊此處

点击这里,订阅瑞士资讯swissinfo.ch时事通讯(Newsletter),迅速、深入、互动地了解瑞士第一手新闻资讯

今年三月,至少七家全球最大制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与约100名全球高管一同在北京参加了一年一度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这个由中国政府主导的会议为外国商界领袖提供了与中国官员交流的机会,也为中国政府提供了一个向国际社会传递信息的平台。

今年论坛的主题是“持续发展的中国”,这被广泛认为是中国领导人在经济增长放缓、中西方脱钩担忧加剧的情况下吸引更多外国投资的机会。

然而,对于制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们来说,此次活动的时机颇为敏感。就在两个月前,美国众议院两党联合提出法案,禁止被列为“受关注企业”的中国生物技术公司及与之合作的制药公司获得联邦合同。

今年5月,众议院监督与问责委员会批准了该法案的修改版,即《生物安全法》(Biosecure Act)。法案规定,各公司必须在2032年之前终止与“受关注生物技术公司”名单上所列公司的业务往来。目前的名单包括五家总部位于中国的受关注公司,分别是华大基因、华大智造、完整基因公司(Complete Genomics)、药明康德、药明生物及其附属机构。

《生物安全法》是美国政府最近推出的一项措施,目的是打击与美国政府认为的“外国敌对势力”–特别指中国、俄罗斯、伊朗和朝鲜–有联系的公司。美国政界人士对中国政府可能接触到美国的健康数据和知识产权表示担忧,并对美国在药品供应上对中国公司的日益依赖感到不安。他们担心,中国可能利用这种依赖来控制市场,并让美国患者处于风险之中。

美国立法者还强调,在来自中国的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有必要确保美国在生物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该法案将禁止美国政府与“受关注的生物技术公司”签订合同,并防止与联邦政府签订合同或接受联邦政府资助的公司(无论是在美国境内还是境外)与这些公司签订合同。例如,这将包括与联邦医疗保险计划(Medicare)的交易,该计划是为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和残疾青年提供的联邦医疗保险,覆盖约6’600万人。

这项法案还需要得到国会两院的通过才能成为法律,而11月的总统大选可能会对这一立法产生影响。不过,鉴于两党的大力支持,多位美国法律专家认为,今年这项法案将会以某种形式成为正式法律。

尽管该法案仍在美国国会的审议过程中,但它可能会颠覆全球制药行业与中国生物技术公司的合作关系。在过去十年中,由于中国政府启动的监管改革以及数十家创新药研发公司的出现,这些合作关系蓬勃发展。

中国在生物技术产业中的重要地位促使外国制药集团与国内公司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并将这些公司纳入本国药物研发体系中。外国药企也越来越依赖中国生物技术公司提供的设备、生产和研发支持。

瑞士投资促进机构巴塞尔大区招商创新局(Basel Area Business and Innovation)亚洲区主管安克·霍尔纳格尔(Anke Hollnagel)表示:“瑞士生物技术和医疗技术公司对中国公司很感兴趣,不仅将其作为进入中国市场的合作伙伴,还将其作为投资者和共同创新的合作伙伴。”

行业蓬勃发展

这项法案的出台正值中国生物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之际。监管改革和政策加速了药品审批流程,提高了质量标准,使全球公司更容易在中国这个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医疗市场上市药品。

这也使该行业对国内外投资者更具吸引力。根据欧洲制药工业和协会联合会(European Federation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ies and Associations)委托撰写的一份报告,在全球排名前15位的制药公司中,有11家在中国大陆设立了重要的研发中心。2019年,罗氏投资8.63亿元人民币(1.06亿瑞郎),对上海的研发中心进行了升级。此外,罗氏还投资3亿元人民币用于当地初创企业加速器项目。

中国政府在苏州等地建立了七大生物医药城市群,其中苏州位于上海外围,那里的生物医药产业园(BioBAY)汇聚了约400家企业,包括至少24家上市公司和赛诺菲等几家大型制药公司。

外部内容

这些投资开始显现成效。从2017年-2022年,中国正在进行临床研发的候选创新药(包括化学药和生物药)数量增加了两倍。根据咨询公司麦肯锡的一份报告,其中约四分之一由在中国成立的公司发现。

瑞士私募股权医疗投资咨询公司HBM Partners的分析师托马斯·海曼(Thomas Heimann)说:“中国生物制药行业的创新能力非常强。”海曼还表示:“与西方大型制药公司相比,即使是老牌中国药企,仍然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海曼所在的公司投资了多家中国企业,其中百济神州是一家致力于开发癌症治疗药物的公司,而迈瑞医疗则专注于设计和生产医疗设备及配件。

2019年,百济神州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对一款自主研发的淋巴瘤治疗药物的加速批准,开创了中国国产抗癌药的先河。

新合作关系

随着中国企业在全球舞台上崭露头角,它们吸引了众多大型制药公司的关注,这些公司都希望通过具有潜力的候选药物来丰富自己的药品研发管线。这也有利于那些需要资金和国际网络在海外研发和销售药品的中国企业。

“越来越多的中国生物制药公司正把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希望在美国等地实现重磅药物的商业化,”洲际资本(Intercontinental Capital)的首席执行官Sara Zhou说道。洲际资本是一家专注于中国医疗行业的金融咨询公司。

Sara表示,在2023年发生的70多起对外授权交易中,超过15起交易的金额超过了10亿美元,创下了交易数量和交易规模的新高。

相关内容

今年早些时候,罗氏与中国生物技术公司宜联生物(MediLink Therapeutics)签署了一份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合作与授权协议,授予这家瑞士制药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开发、生产和销售宜联生物实体瘤药物的独家权利。

去年12月,阿斯利康以12亿美元成功收购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CAR-T细胞疗法公司亘喜生物(Gracell Biotechnologies)。

多家中国公司在海外制药中心设立了子公司。恒瑞医药(海外子公司名为Luzsana生物技术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制药公司之一。在过去五年中,恒瑞医药与绿叶制药、BGG和百济神州都在巴塞尔设立了欧洲基地。

不确定性的阴影

现在判断《生物安全法》将如何影响全球制药公司与中国生物技术公司的关系还为时尚早。大多数公司并不对外公开其供应商名单,因此尚不清楚有多少公司与法案中提及的中国公司有业务往来。提供药物生产和研发服务的无锡药明康德公司(Wuxi AppTec)表示,其客户包括全球前20大制药公司。据估计,药明康德参与了美国四分之一药物的研发工作。

诺华公司首席财务官哈里·科尔许(Harry Kirsh)在4月底的一场媒体电话会议上表示,与许多制药公司一样,诺华在药物生产和研发外包领域与中国公司有合作关系。他说,这家总部位于巴塞尔的制药集团目前正在考虑调整与中国公司的合同关系,“以确保我们完全遵守”美国可能出台的法规。

相关内容
Swiss President Viola Amherd and Chinese Premier Li Qiang

相关内容

如何在地缘政治的风暴中维护瑞士和中国的关系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首部对华外交政策战略将于今年到期,目前关于升级瑞中自贸协定的讨论正在加速,两国高级别官员互访频次增加。但在安全风险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瑞士面临着重构这一重要关系的压力。

更多阅览 如何在地缘政治的风暴中维护瑞士和中国的关系

美国议员已经开始呼吁对其他中国生物技术公司展开调查。美国医疗健康媒体公司STATnews最近的一篇报道显示,一些全球制药公司因担心更多中国公司可能受到法案影响,正在积极寻找能够替代中国公司的合作方。

3月下旬,阿斯利康公司表示正在计划打造独立的供应链,以便分别为美国和中国市场生产药品。据报道,总部位于德国的默克公司(Merck)也计划采取类似举措,在中国生产面向中国市场的药品。

来自HBM Partners的海曼表示:“《生物安全法》确实构成了威胁。不过,目前还很难确定威胁有多大。目前的主要问题是不确定性。”

(编辑:Nerys Avery/vm,编译自英文:中文编辑部/xy)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