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瑞士经济伦理学家谈中国

瑞士学者Stephan Rothlin希望将西方的经济伦理学引进中国。(图:Kipa) Kipa

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令世人感到震惊,然而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和对劳动力保护的缺乏也让人瞠目结舌。中国的现状呼唤着经济伦理。

瑞士的经济伦理学家Stephan Rothlin在北京任教多年,对中国市场颇有研究。他希望能够将西方的经济伦理学引入中国。

为了让中国的高速经济发展更加人性化,商业和投资业都应做相应配合。这是这位瑞士经济伦理学家罗世范(Stephan Rothlin)的看法,他希望可以把他的专业引入中国。

苏黎世大学经济伦理学教授罗世范认为,“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战胜了饥饿和贫困,并且以一种世界上少有的速度发展着经济。”

尽管中国在立法建设上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进步,但是在劳动者权利和环境保护上还是被罗世范称之为“野蛮的东方”和“血淋淋的资本主义”。在一些商品主要用于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尤其是在运动产品工业中,这种问题尤其严重。营私舞弊更加助长了这一趋势的发展,使剥削性的工资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都低。

也正因为此,中国的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矿难频繁发生,特别是城乡之间及失业率很高的地方,社会矛盾激化。

建立经济伦理规范

为了让经济承担起它应有的责任,时年47岁的经济伦理学家及社会学家罗世范投入很大精力:8年间,他在北京各个不同的大学里任教,并且于2004年协同成立了国际经济伦理研究中心(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thics简称:CIBE)及设在香港的国际经济伦理协会(Association for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thics简称:AIBE)。这些研究机构通过各种讨论课,帮助当地和国际上的公司建立并完善伦理规范。他们还向公司代表提供培训,以沟通公司和政府、民间组织、研究机构之间的关系。

“我的专业在中国是一门新学科,而且现在很热门。”罗世范这样评价他的工作。很多经理对此反应积极,因为他们对现有经济中的不公正行为深感失望。还有些人意见相反,他们则认为现在考虑伦理问题纯粹是浪费时间。

但是罗世范知道,“很多企业家都开始理解,具有伦理的经济是值得的。”媒体有时批评、报道社会丑闻和营私舞弊,使很多企业家意识到,社会水准应该得到全面的提高。“但是贯彻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罗世范说。比如某家高科技公司,以其社会规范而出名,但是它的员工们却对此一无所知。

美国和印度也需要经济伦理

对罗世范来说,经济伦理不仅关乎中国,更涉及到全世界,比如最近的安然(Enron)和帕马拉特(Parmalat)两个公司的丑闻,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在亚洲,这种现象更为严重。这不仅因为国外的投资者不得不向行贿妥协,更因为当地对供应商们破坏商业规范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罗世范说,“直到Google事件(对一些敏感网页的封锁)之后,其投资者才领会到,在中国也必须提倡经济伦理。”因此他还在美国和印度做报告,并且经常访问亚洲和法国的学校,以及苏黎世大学实践经济研究所,他曾从1992年到1998年在那里任教。

swissinfo及InfoSüd,Dominique Schärer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