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妈”的瑞士回响
有人说:巴赫、莫扎特、肖邦、贝多芬甚至爱因斯坦都不是中国人。中国的教育模式也许能让孩子在一段时间内达到一种暂时性的领先。然而从宏观的角度分析,它不仅扼杀孩子的创造力,同时也给他们的精神埋下隐患。
元月初,美国《华尔街时报》刊登了一篇题为《为什么中国妈妈更胜一筹?》的文章,引发全球对于中西教育差别的热烈讨论。这篇文章摘自由美国企鹅出版社即将出版的新书《虎妈战歌》,作者是美籍华裔女士蔡美儿。
自称“虎妈“的作者蔡美儿Amy Chua在美国长大并育有两位在音乐领域表现卓越的女儿,她本人是耶鲁大学的法学院教授并曾经撰写及出版书籍多部。
在《为什么中国妈妈更胜一筹》(Why Chinese Mother are Superior)一文里,蔡美儿用中西教育手段比拼的形式,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自己对中国传统教育的认同及赞许,并列举了自己的育儿规条和教育模式,例如不允许孩子在外过夜,看电影,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以及选择自己的业余活动等等严厉的手段。
尤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由此文引发的中西教育观碰撞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轰动。《纽约时报》等美国媒体纷纷提出各自援引或反驳的观点,褒贬不一,各持己见。比如《纽约时报》也发表题为《蔡美儿是胆小鬼吗》的文章,对蔡美儿的理论提出异议。
文章称,蔡美儿主张的教育模式并不会给孩子们带来幸福感,相反会剥夺他们的创造力。尽管对提高音乐水平有帮助,但会破坏孩子们对音乐的热爱。此外,该报还批评说,因为这种教育,15至24岁亚裔美国人的自杀率居高不下。持相同观点的读者甚至批评蔡美儿是“虐待儿童的妈妈”。
相关电视采访
2月初,瑞士法语电视台为此专门采访并录制了一段以探讨教育为主题的专题报道。采访的对象是居住在法语区的一位中国妈妈胡女士和她的两位在校男孩。胡女士在采访中表示,西方人的教育方法会让孩子自己选择喜欢的东西去学,然而一旦失去兴趣决定放弃,西方人一般不会强迫孩子持之以恒。而中国人则认为孩子的潜力需要有家长的督促作为配合,否则容易半途而废而失去继续发挥的机会。
然而,重要的是掌握好尺度,胡女士强调。她个人认为要用鼓励的方法,不赞成惩罚。拍摄的过程中有一个镜头是胡女士的两个孩子在吃春卷。胡女士顺势打了个比方说,就像一道菜,如果孩子一开始不喜欢,要尽量鼓励他们去尝试。一开始不喜欢的东西,也许在第二次或者第三次尝试的时候孩子自己会发现,其实并不是那么差劲。她认为事实上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事情道理不外如此,比如对各种运动的尝试。
李东华的体会
除了电视媒介,瑞士各大报章杂志亦纷纷刊登相关文章参与讨论,反应激烈。2月10日,《国际周报》(Die Welwoche)发表了《严厉妈妈,幸福孩子》(Strenge Mutter, Glucklicher Kinder)一文。在此文副标题《成功之路》中,作者提出了究竟投入多少训练才能让人变得优秀的问题,通过引用四位成绩卓越的瑞士人的个人亲身体会作出分析。
这其中包括1996年获第25届亚特兰大奥运会体操鞍马金牌的华裔瑞士运动员李东华在国内以及瑞士的一些相关故事。文中李东华谈到,他在7岁的时候在国内被推荐到体校接受艰苦的体操训练。因为在训练的头一天就受了伤,他当时已经不想继续练下去。可是他的父母都鼓励并要他继续坚持。
11岁那年李东华进入到四川省体校更专业的队伍中,接受每周7天,每天4到5个小时的强化训练。李东华说那时候他们早上6点起床,教练总是要求他们超越自己。他的父母了解情况,但是仍然鼓励他继续下去。李东华在那段训练生涯中发生过几次严重意外,有两回甚至差点送命。
李东华在21岁那年来到了瑞士。相比于中国的高强训练,他觉得前5年在瑞士不能参加比赛,没有得到支持的日子其实更难受。作为父亲,因为女儿是在瑞士长大而且接受的是瑞士的教育模式,对于孩子没有在个人爱好的芭蕾舞方面持之以恒加以发展,李东华表示理解。
瑞士读者评论
媒体的参与引发了人们的思考,一时间瑞士读者在各大媒体杂志的相关文章评论栏和各种论坛中也拉开了对于教育的激烈讨论。
有网友认为,随着google功能越来越多的实践应用,诸多死记硬背的学习已经显得并不重要,因为这部分的学习并不会让人变得更加聪明和出众。
也有网友举例说,巴赫,莫扎特,肖邦,贝多芬甚至爱因斯坦都不是中国人。蔡美儿的这种育儿模式也许能让孩子在一段时间内达到一种暂时性的领先。然而从宏观的角度分析,它不仅扼杀孩子的创造力,同时也给他们的精神埋下隐患。就像韩国,日本以及新加坡这些采用相同教育模式的国家,数据证明年轻人的自杀率正在不断攀升。
一位瑞士读者谈到,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了解有些父母这样做的出发点无非是想通过儿女获得成功而达到一些自我满足。
也有部分瑞士读者提出中庸的见解。他们承认西方的教育方法确实存在问题,父母应该有更多的担当。蔡美儿的方法不乏借鉴之处,可以中西并合找到平衡点。
瑞士华人观点
除了媒体方面,瑞士华人特别是瑞士的中国妈妈也对讨论表示关注。对蔡美儿的教育方法表示赞同的中国妈妈认为“虎妈”是一位自律性高的现代女性,提炼了传统中国教育的方法,值得学习。
家住洛桑的顾女士是接受了高等教育毕业于中国名校的中国妈妈。她提及蔡美儿在文章中最为打动她的一句话是“中国父母认为保护孩子的最好方法是为将来做好准备,让他们认识到他们是有能力做好每件事的,帮助他们获得某项技能,好的工作习惯和自信,这是其他任何人都夺不走的。”
日内瓦中文学校几位家长认为,严厉的尺度是一个很难把握的字眼,每个父母实施的方法和程度均有所不同。但是假设中国妈妈都仿效西方父母放任自由的方法让孩子们自己做决定,光是对于中文学习来说,她们估计主动要求来中文学校上课的孩子将达不到目前的半数。
一位妈妈指出,中国传统式的教育其实比蔡女士提到的还要狠,虎妈的文章没有提及打教成分,那么她的教育模式仅仅是一种文明的严厉,这种方式在中国也只不过是小菜一碟,毫无新意。
提出反对观点的中国妈妈认为这位虎妈对孩子的管束太严格,在教育的方法上已经使用上要挟和侮辱的字眼,与瑞士民主的家庭教育有抵触,是中瑞结合的家庭中走不通的方法。而且,这种方法将会稀释孩子成长的幸福感,给孩子带来心理上难以磨灭的阴影。
来自沈阳的崔女士认为,父母的督促只是辅助。让孩子成为他自己想成为的人,而不是父母期望他成为什么样的人。毕竟成为杰出人物的寥寥无几。
对于所谓力争“优秀”大家也持有不同的看法。来自瓦莱州的中国妈妈蔡女士是一位家有学童的中国妈妈,她认为世界上有更多平凡的人,没有必要老是削尖脑袋渴望出人头地。人生路漫漫,变数无其不在。在孩子年纪尚小之时套以优秀之说未免为时尚早。
《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文章《为什么中国妈妈更胜一筹》(Why Chinese Mother are Superior)
《早报》(Le Matin) 和《日内瓦日报》(La Tribune de Genève)同时在1月17日发表文章《教育:中国妈妈如何制造小天才》一文。(《Education: comment les «mères chinoises» produisent des petits génies》)
《时报》(Le Temps)在1月24日发表文章《一位中国母亲》(Une Mère chinoise)
《瑞士导报》(Tagesanzeige)在1月29日发表文章《中国式训练》(Drill auf Chinesisch)
《一瞥报》(Blick)在1月30日发表题为《超级畅销书作家蔡美儿鞭策孩子成功》(Bestseller-Autorin Amy Chua peitscht ihre Kinder zum Erfolg)文章,(副标题:“虎妈”如此严厉的教育方法对瑞士适用?专家说“不”)
《新苏黎世日报》(NZZ)在1月31日发表文章《一个孩子需要多少磨练?》(Wie viel Drill braucht ein Kind?)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